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多方面努力,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各地农广校积极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精准发力,突出实效办好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以期乡村人才之笔绘就乡村全面振兴之景。 因地制宜。昆明市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高素质农民培训体系。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特点,通过编写内容针对性强的农民培训教材
编者按: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各地农广校积极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在理念引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跟踪服务等多方面发力,乡村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期专题聚焦乡村人才培养,刊发一组稿件,以飨读者。 多年来,河北省农广校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服务各类乡村人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构建了省、市、县三级培训体系的乡村人才培养路径,成为农民教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民教育培训是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基础性工作。自2020年起,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洛阳农技中心)聚焦培训对象创业创新能力和引领带动能力,从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入手,取得显著成效。探索形成“政府主导为头、综合配套政策为尾、学历与技能提升为两翼”的“蝴蝶型”培育模式,使农民具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在乡村振兴中挑大梁、显身手,为推进乡村全面振
近年来,浙江省余杭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乡村人才的培育,系统推进培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层次化、实践化、品牌化,为余杭区农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完善机制,培训管理“制度化” 一是健全实施机制。余杭区成立由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财政、科技、教育、人社等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并建立培训项目,由镇街申报、部门下达、乡镇负责。全区形成部门齐抓共管、镇街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其素质的提升对于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阳谷县农广校始终坚守农民培训的主阵地,发挥主渠道作用,通过坚持标准导向、精准导向、效果导向,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农民教育培训之路,为阳谷县培养了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培训保障的“标准导向” (一)完善培训标准体系 阳谷县
昆明市农广校通过搭建农业知识服务智库平台、开发地方教材、制作农业音视频课件、远程培训干部等措施,不断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协同多方资源,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基层农技推广、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等项目,为昆明市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培训体系渐成型,推广落地举措扎实有力 (一)提前规划布局,推动农民参训 开展培训前,要进行科学地规划的布局,以确保培训实效。采用实
标准化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管基础、利长远的重要工作。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明确提出,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突破口,支持标准化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校设置、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等一系列标准构建了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四梁八柱”,有
近年来,青岛市通过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在组织模式、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创新实践,构建“产业融合+科技赋能+多元参与”具有地域特色的田间教育模式,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青岛市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与创新 农民田间学校是全国农广校体系的办学终端和基本单元。青岛市在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初期阶段(2017年之前)认定了农民田间学校118所;在认定的农民田间学校基础上公布了高素质
农民教育培训能够提高农民的职业素养,让他们学会运用农业技术与种植装备,掌握先进的理论与技术。培育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为农业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储备后备力量,为农村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 一、农业职业院校是培养“三农”人才的摇篮 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武汉市农广校)作为农业职业学校,以培养农业人才为使命,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主要从两个方面做好人才培养,
学习社交礼仪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与传承,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塑造乡村新形象。社交礼仪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以提升学员文明礼仪素养为宗旨的入门课程。 一、学情分析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为学员画出精准的数字画像。他们大多从事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等相关工作;多是初中毕业的学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交往经验,注重学习的实用性,渴望通过对礼仪知识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
用小盆景点亮乡村振兴的大风景。“盆景制作技术”说课从四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内容 本次是盆景工培训班,课程有盆景分类与流派、盆景制作等8门课程,共64学时。根据培训方案,结合中级盆景工职业技能标准,参考《盆景制作与养护》教材,编写了适合农民学习的“图示式”工作任务单。盆景被誉为“立体的画”,经济效益较高。盆景制作是盆景工的核心技能。 为开展教学,进行学情调查,通过“问卷星”调查发现,79%
金枝银枝不如跟我学剪枝。掌握果树修剪技术,不仅能为果树生长打下基础,更能为乡村院落增添别样生机,助力庭院经济蓬勃发展,推动农文旅教多元融合。本文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方面具体介绍。 一、教学分析 教材选用新型农民培训丛书《北方果树生产技术》,全书共十一项内容,本节课选自第九项《果树休眠期整形修剪技术》,结合北京市昌平区农家庭院的具体特点和需求,重点讲授常用修剪方法。 授
当前,我国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职业教育对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人才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职业教育要不断增强教育服务供给的适应性,为提高人口素质提供支撑;助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变化,为农业转移劳动力提供与市场高度匹配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 产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石。职业教育要助力打造城乡
乡村产业的发展,“抱团”是关键。在创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只有通过抱团发展、利益联结的方式,让群众参与发展、支持发展,才能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才能更好地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乡村产业的发展,“能人”是抓手。塔山村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建立本村在外能人、创业人士、高校毕业生等人才名录,制定塔山村村集体经济奖励机制,聘任优秀大学生作为乡村职业经理人,累计将366名传统农民培养成了产业骨干,为乡村振兴注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以其专业性强、实用性高的特点,成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途径。通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我们积极实施“新农人计划”。去年,通过直播实训、田间课堂培训等方式培养人数超2000人次。“蟹农网红孵化基地”已培育出12位粉丝超10万的本土主播,带动特色产品全网销售。有效的农村职业教
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是一家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采摘、休闲体验、观光旅游、农民培训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取得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32个蔬菜品种绿色认证、ISO9000认证、出口资质备案等。2016年认定为兰州市农民田间学校,2020年被中央农广校认定为全国第一批优秀农民田间学校,也是甘肃省省级创业就
“马连,恭喜你!荣获2025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云南省景洪县农广校校长祝贺道。面对这份荣誉,马连满怀感激地说:“感谢农广校六年多的培养与指导!这是继景洪市农广校培养后获得的第四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她的声音中透露着感动与自豪。 在西双版纳,马连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每当人们提起她,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用哈尼语赞叹道:“阿布哩,哟蒙(真厉害)!” 作为一位80后的新时代女企业家,马连的身份多重
滕州是山东省种粮大县,在滕州农业食品加工人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位“90后”的小伙子,很多上了年纪的种粮人提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并尊敬地称呼他为“高老师”。他就是滕州市高素质农民培训的优秀学员,金色阳光食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歌宏。 2015年高歌宏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当时正值食品行业的下行阶段,传统的食品加工理念、粗放的管理方式、落后的机器设备、低迷的市场行情让高歌宏父亲高永力的食品
阳春三月,春寒料峭,马广法的蒜薹大棚里却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普通大蒜一亩地产1200多斤蒜薹,我研发的大棚极早熟大蒜品种‘清野一号’一亩地能产1800多斤蒜薹,并且比露地蒜薹早熟60天,蒜头比露地大蒜早熟50多天。产量高、上市早,平均一亩地能增收2万元。”马广法笑意盈盈。 马广法,今年46岁,兰陵县长城镇大马庄村人,兰陵县清野家庭农场主。2016年以前,马广法常年跑运输,在跑运输的过程中,他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农民体育协会是集教育培训、科技推广、科学普及、信息传播和农民体育运动指导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 办公地点位于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农广大厦,毗邻东三环,地铁、公交车站环绕周边,交通便利。大厦现有两个100平方米演播室、三个200平方米演播室和一个800平方米演播室。其中100平方米实景和虚拟演播室均配备三讯道索尼2580数字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