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文化艺术界的代表和委员们围绕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文物活化利用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提出了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深度的解决方案。 文物保护在开放与守护间寻找平衡 去年,以小说《西游记》为背景的中国国产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带火了山西古建旅游,隰县小西天、应县木塔等景区流量出圈,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只为一睹原貌。但是,景区爆火也给文物保护带来了诸多
3月1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并广受瞩目。近段时间,多位来自文博、考古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此次修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通过媒体分享了深刻见解,共同探讨如何借新法规之力推动文物保护与利用迈向新高度。 文博机构:提升服务与传承水平 褚晓波(上海博物馆馆长):夯实收藏根基 创新利用形式 “ 先调查、后建设”“ 先考古、后出让”等制度,从源头上为文物保护筑牢了防线。这意味着博物馆在未来接
1徐展堂(左)与田家青(右) 2著名文物收藏家王世襄(右一)与徐展堂 3徐展堂与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左一)、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左二) 4徐展堂与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新(左一)、田家青(右一) 他是全国政协常委、香江实业巨擘,也是全球五大收藏家之一,更是以一己之力在世界范围内播撒中华文明火种的“艺术大使”。他就是香港著名商人、慈善家及艺术文物收藏家徐展堂先生。 从香港中环的商海浮沉,到不惜
田家青的论文底稿《Cour t furniture of the QingDynasty》,后发表于《Orientations》(东方艺术杂志)。因这篇文章,田家青与徐展堂“结缘”。 我和徐展堂先生认识是在上个世纪8 0年代末,那时候我是一个上班族的小青年,他是香港的实业家和文物收藏家。在当时,如果说他不是瓷器第一收藏家,恐怕没人敢称第一了,而且那时候也是他人生最发达最辉煌的时期。我们两个从年龄
徐展堂(左)与作者(右)交谈 徐先生为世界五大收藏家之一,他曾委托资深专家在英、美、日等国广泛搜求精品。通过十多年的不断积累,据我所知,他拥有藏品4000余件,分别为陶瓷、青铜器、玉器、家具、牙角器等,南京博物院聘请他为名誉院长,美国杂志《WORLD LINK》把他选为1991年世界“艺术大使”。徐氏艺术馆在全球共有九处分馆,徐先生也被誉为中华文物保护的典范和代表人物。 其中,香港徐氏艺术馆收
古陶瓷鉴赏家、香港永宝斋主人及香港国际古玩展创始人翟健民先生 17世纪后期,中国处于清朝康熙年间。在平定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后,为振兴沿海长期凋敝的经济,康熙帝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解除海禁,实行开海通商政策。1685年,清政府在东南沿海设立粤海、闽海、浙海、江海四大海关,作为外国商船来华贸易的指定地点,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海关的开始,也是清朝海疆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变。 开海政策犹如一
近日,笔者看到一面莽式镜(图1、图1A),直径21.1厘米,重1037克,m值2.96克/平方厘米。其铭文内容:汉有佳铜出丹阳,苏刚作镜真毋伤,湅治镇(银)锡清且明,昭于宫室日月光,左龙右虎主四方,八子十二孙治中央。铭文书体:莽式汉隶。仔细观察,它有诸多有趣之处,接下来与大家分享。 何谓莽式镜 莽式镜即跨越西汉末期、新莽、东汉初期三个朝代的同类器物。笔者《止水文集·0 4 2 莽式铭文镜》
1952年10月,“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办,由华东越剧实验剧团演出的越剧《梁祝》荣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众多剧种的“梁祝”更是百花齐放、盛演不衰。而将这凄美故事、感人演唱记录下来、传播开去的唱片,则难计其数。 当我们回放、欣赏各个时期的“梁祝”唱片时,发现出品于1953年的一套五张越剧《梁祝·楼台会》
暖阳倾洒,微风拂动,恰是淘书好时节。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翩然而至。我们为您邀请到两位资深藏书者,分享他们独特的藏书理念,讲述他们淘书过程中那些令人难忘的趣事。他们的故事,是对书籍热爱的生动注脚,也将带我们领略春日淘书的别样魅力。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与书有关的奇妙旅程吧。
启功先生晚年尝云“来日无多慎买书”,过去听这个话并没往心里走,随着“去日苦多”,再琢磨先生这句话,直戳心底。慎买书,不是不买书,而是像戒烟戒酒似的慢慢减量。我这两年的淘书策略主打一个“慎”字,求质不求量,根据自己所存旧书旧刊的特点精耕细作。下面来汇报这两年的淘书所得所思。 《文抄》,文载道著,1944年北京新民印书馆初版初印。文载道(金性尧)曾被誉为“南金北季”,季即季羡林,这个并称有很
书籍自有命运,这是淘书多年之后源自内心的深刻体会。自从陷入藏书家所说“文雅的疯狂”中,这些年的购书生涯,沉淀了许许多多不同寻常的经历。书房中堆积如山的一本本书,背后都有一段段独特的“书生”。而近期最跌宕起伏的,是一次在孔网购买清代线装古籍时的遭遇。虽说不至于惊心动魄,却也真正一波三折。 奇妙书缘 欲说当下,时间还得往回拨到2017年。那一年,我编辑生涯的收官之作《当图书进入战争》出版后的某一天
春日的北京,在报国寺迎来了一场书香盛宴。每逢周末,这里便热闹非凡——“旧书新知·读书报国”古旧书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近300个展位前人潮涌动,近百家展商带来上万种精品古旧书。该书市开启了西城区“诗书西城”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资源优势,以诗书为媒介,供给优质文化,推进“旧书新知”工作,切实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穿梭书市之中,能看到人们专注挑选书籍的身影,大家沉浸在淘
清 六舟 行书卢元辅《游天竺寺》 我曾经在上海一位收藏家朋友家里喝茶,看他收藏的书画古玩。那天刚落座,茶台后面墙上镜框里那幅绢本书法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六舟和尚的行书,写得松灵率性。其实,比这幅书法更吸引我的是他录写的这首诗—— 一首很少为人知道的唐诗,作者是唐代杭州刺史卢元辅,诗名《游天竺寺》: 水田十里学袈裟,秋殿千金俨释迦。远客偏求月桂子,老人不记石莲花。武林山价悬隋日,天竺经文隶汉家。苔
烟花三月,恰是游览江南的绝佳时机。这次我们于明代吴门文人绘画中邂逅苏州古树风姿,本文作者踏访苏州多地,亲睹古树奇美,感其沧桑内蕴,一段跨越时空的古树探秘之旅由此开启…… 古木作为独立的绘画题材,最晚始于唐代,殊形怪状的古木成为当时画家的焦点,虬曲盘错的审美追求在此后古木绘画中一脉相承。行至北宋,古木绘画更加写实,更有论不同树种特征及画法区别者,同时期的苏轼、文同善绘枯木。游走笔端,他
铁路文物承载的不仅是钢铁与枕木的岁月痕迹,更是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史诗。 作为深耕铁路建设30余年的专家,常年“守”在铁路建设一线的温艳才感慨颇深,多年来也收藏了不少与之相关的藏品。如今,他想要以历史视角探寻铁轨背后的文明密码。《中国收藏》新设专栏“铁路典藏”中,温艳才将以个人珍藏的与铁路建设有关的藏品为引,回望历史,解析铁路发展的沧桑脉络。既为历史存真,亦为当代铁路精神注入深沉的文化根系,让铁轨
中国收藏家协会是由全国收藏家、收藏爱好者、收藏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全国性、行业性社会团体。创立 30 年来,已发展至 45个分会,涵盖了书画、陶瓷、钱币、玉器、紫砂、文玩、集卡、体育文化、烟酒茶艺、古典家具等众多类别。应该说,民间收藏大观尽在一“会”之中。 民间收藏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国有藏品资源、充实社会公共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文化阵地,我们必须传承好、利用好、保护好。
在中国传统艺术品收藏领域,宣德炉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与艺术价值,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明清宣德炉分会的会长,张明深耕此道三十余载,以宣德炉为核心构建了“牧心斋”珍藏体系,他既是这一领域的资深实践者,也是文化传播的推动者。由他带领的明清宣德炉分会以专业精神凝聚藏家力量,从交流收藏到学术深耕,既厘清了宣德炉的历史脉络,也为公众打开了一扇认知这门传统文化与美学的窗口。 在本期专题中
翦淞阁主人黄玄龙是中国古代文房收藏领域数一数二的收藏家,尤其钟情于明代文房珍玩。黄玄龙与中国收藏家协会明清宣德炉分会交情颇深,此番受分会特邀,将此篇有关明清文人赏炉、熏香文化的文章授权刊发。在此,节选精华部分,以飨读者。 宋人以炉、瓶、盒为品香三事,晚明文人远绍宋人香事,此一香具组合更加广泛流行。在文人雅士提倡下,香事越趋讲究,形制也逐渐丰富完备,衍生出各式周边器具,体现文人闲情雅致的生活情调。
明清宣德炉,以素器为大宗,例如冲耳炉、蚰耳炉、鬲式炉以及压经、钵盂、马槽、戟耳等诸式,也有仅耳部有具象纹饰而器身素面者,如天鸡耳(法盏、簋式)炉及各式兽耳炉。此外,还有通体雕刻纹饰者,如浮雕云纹象耳炉……以下是中国收藏家协会明清宣德炉分会会员收藏的十余件精品,从中可一窥清代宣德炉的制作工艺与艺术风格。 清初 “莫臣氏”款冲耳炉 冲耳炉是宣德炉中最经典的款式,又名朝天耳炉,有“敬天法祖”之意
自2019年由中国收藏家协会正式批文成立以来,中国收藏家协会明清宣德炉分会已成功举办三场影响力深远的宣德炉特展,出版了三部相关学术专著,还邀请全国明清宣德炉领域重要藏家、专家学者举办数次主题学术研讨会。通过回顾分会历年的展览、雅聚活动、出版物等,可一同见证明清宣德炉分会这6年同行路上的“高光时刻”。 展览 民藏公藏良性互动 自成立以来,中国收藏家协会明清宣德炉分会与浙江省博物馆、温州博物馆、
4月25日至5月2日,佳士得香港将在T he Hender son亚太区总部呈现亚洲艺术周拍卖盛会。令各路藏家关心的是,继天民楼、望星楼、区百龄、木趣居等重要私人珍藏接连取得佳绩后,佳士得香港今年又将带来哪些瞩目之作?据了解,本季中国艺术品板块将分为“靛蓝若化——重要私人珍藏官窑青花器”及“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两大专场,预展时间为4月25日至5月1日,5月2日接连举槌。届时,包括陶瓷、明清家具
傅抱石《茅舍论古图》设色纸本 镜框 1944年作 62厘米×55厘米估价:350万至800万港元 4月9日至10日,香港苏富比2025春拍中的三大书画专场——中国书画、古代书画及明清书画扇面,将在位于香港中环置地遮打的苏富比旗舰艺廊举槌。包括张大千泼彩巨制、元代饶介草书长卷,以及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等力作在内的精品佳构将齐聚亮相。更有“小万柳堂”旧藏明清扇面续写文人雅趣,为藏家呈现一场融学术性
朱尔斯·斯佩尔曼与妻子阿黛尔·斯佩尔曼(Adele Speelman)。 为庆祝国际知名古董商、喜马拉雅艺术收藏巨擘朱尔斯·斯佩尔曼(Jules Speelman)80岁寿辰,香港邦瀚斯将隆重推出“八秩·八珍”与“苦乐为道——不朽的僧侣与大成就者”两大专场,呈现朱尔斯·斯佩尔曼珍藏的33件精品。两场拍卖将于5月1日至5日在香港邦瀚斯预展,5月5日举行拍卖。 朱尔斯·斯佩尔曼出身于欧洲古董商世家
4月18日至23日,上海龙之梦大酒店将迎来一批“贵客”——上海泓盛2025春季拍卖会“金银流霞·中国钱币专场”将在此举槌。此季春拍,上海泓盛将带来3000余件钱币精品,涵盖机制币、古钱、银锭、纸币等多个门类,当中不乏存世仅数枚的试铸样币与目前市场仅见的钱币实物。 机制币作为上海泓盛的优势项目,此番将带来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孙中山像背帆船下三鸟金本位壹圆银币试铸样币、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3月21日,位于上海的龙美术馆以“天地大观——跨越时光的文明印记”特展拉开年度大展的序幕,200余件商周至明清的文物汇聚一堂,铺展出一幅纵贯三千年的华夏文明图卷。从商周甲骨文的古老符号,到明清御窑的瓷艺巅峰;从青铜重器的庄穆礼制,到文人案头的清雅雅玩,展览以器物为脉络,串联起中华文明从未断裂的精神传承。 此次展览堪称“ 国宝大赏”——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时隔八年重归沪上,其金线细密如织,朱
陈持平 1953年生,祖籍福建仙游。其擅长丙烯画,兼攻篆书、草书,尤其喜好草书。祖父陈开泉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前身)国画组毕业的艺术家,系刘海粟的得意门生。父亲陈祖儒是一位书法家,自幼得家传作画习字。陈持平现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其画作具有大胆奔放、热情如火的特点,充满动态之美。作品被《中国文化报》《文化月刊》《艺术市场》《中国艺术》《中华英才》等报刊发表,并被新华网、中华网
董皓云 1971年生,擅长布面油彩画。2007年参加在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风起东方”两岸三地艺术交流展。20 08年参加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的第四届亚洲新意美术交流展。2011年参加在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大洋风”艺术交流展。2012年参加在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风起东方”艺术交流展。2016在蔡艺术画廊举办“苍寂之境”个人画展。其作品曾在《荣宝斋》杂志刊登发表。 《滨海夜曲》
苏本让 生于1950年,河南孟州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孟州市韩愈研究会会员。1971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其擅长秦篆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大展览并获奖,部分作品被海内外爱好者所收藏。 《江山如画》 138厘米×68厘米 《和为贵》 100厘米×50厘米 苏本让擅长秦篆书法和国画艺术,其笔墨外柔内刚,润物无声,诗意潜移默化,上善若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