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3月13日,在全省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暨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指出,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
《共同家园》 作者:张永林 广州晚霞中,一群白鹭立于珠江之上,时而觅食时而翩翩起舞。 《活力红海湾》 作者:陈智崇 摄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遮浪半岛。
二、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我们一直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我们又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我说过,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
《民用运输机场周围区域民用航空器噪声污染防控行动方案(2024—2027年)》印发 2月20日,民航局、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民用运输机场周围区域民用航空器噪声污染防控行动方案(2024—2027年)》。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机场噪声污染防控标准体系基本建成,机场噪声污染防控多方协同机制初步形成,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监测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年旅客吞吐量500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 近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办,将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成就,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循环差距报告2024》揭露残酷现实 近日,
【编者按】2024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中国核安全观提出10周年,也是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达到40周年。为提升公众对核安全的科学认知,增强公众信心,向全社会传递安全感,营造良好的核安全氛围,生态环境部推出“核安全守护美好生活”宣传教育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安全问题高度重视,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为我国核事业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核与辐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核设施安全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核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放射源与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有效管控、辐射环境保持良好是促进核能开发和核技术利用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广东省是核能和核技术利用大省,也是电磁技术应用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大省。一直以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的专业指导下,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坚守“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
广东历来是核技术利用大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应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居于全国前列,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近4年实现翻一番增长,给全省辐射安全监管带来更大挑战。广东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高度重视核与辐射安全工作,从省、市、区逐级逐步构建起以法律规范、行政监管、技术保障、人才支撑、公众参与等为主体的核安全治理体系,不断筑牢核安全防线,保障核与辐射总体安全、稳定、可控。 特别是在“放管服”领域
核应急是核安全最后一道屏障,是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各方协同、统一开展的应急行动,对于保护公众、保护环境、保障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核事故、缓解核事故、减轻核事故后果。近年来,广东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坚持安全第一,通过完善体制机制、组织应急演习演练、提升能力水平等,逐步建成与广东省核能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核应急体系,进一步提升复杂条件下
自然界中有很多矿物资源是与天然放射性核素共生的,当矿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达到一定比例时就称为伴生放射性矿。这些矿主要包括稀土矿、钽铌矿、锆英矿、磷酸盐矿等。 伴生放射性矿在开采、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放射性物质的废物,这些废物就是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在其中时常存在铀、镭、钍等活度较高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非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辐射环境管理问题,于2003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亚湾/岭澳核电站,这座有着“全球最美核电厂”之称的核电站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大亚湾西海岸,是中国大陆最早的大型商用核电站,实现了我国大陆大型商用核电站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核电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大亚湾/岭澳核电站自1994年投入商业运营以来,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有大亚湾核电厂1、2号机组和岭澳核电厂1-4号机组,共计6台在运核电机组,由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
核技术应用(通常指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或同位素及辐射技术应用),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和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物理、化学及生物效应后,进行应用研究与开发的技术。 核技术应用属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它发端于上世纪中叶,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发达国家核技术应用产业商业模式成熟、市场集中度高且已形成庞大的规模;紧密关联产业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我国核
“十四五”时期,广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环境》杂志联合“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推出“生态文明微访谈”栏目,访谈广东各地各单位负责人、走访一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场,重点宣传各地减污降碳、治污攻坚战系列举措及成效。敬请关注! 《环境》杂志:请问江门市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取得哪些成效?
摆在眼前的,是一份来自汕尾的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的年终“捷报”——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31,连续9年排名全省第一;AQI达标率为98.6%,PM2.5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市5个国考断面和4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保持100%。 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可控,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全部实现辖区内
2009年,湘盛公司取得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现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对《贵州玉屏湘盛化工有限公司150千吨/年硫精砂制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随后该项目在玉屏自治县田坪镇坡建成竣工,并先后取得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但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2011年至2015年期间,湘盛公司在未取得处置危险废物资质情况下,购买硫精矿进行高温烧制脱硫加工。环保部门现场执法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擅自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积极进展,积累了不少经验做法,但同时也存在治理机制不完善、治理成效不稳固等突出问题。2024年1月12日,生态环境部网站公布由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共同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深圳市宝安区一居民来信投诉称,位于宝安区溪头路39号的新泰思德科技有限公司涉嫌违法排污。居民表示,该公司厂房长期排放刺鼻工业废气,作业时产生大量黑色物质并排放至空气中。由于该工厂距附近住宅楼仅隔一条马路,且周边还有两所学校,该工厂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居民担心长期下去会影响身体健康,恳请有关部门对该公司进行调查处理,增加废气处理设施并采取实时监控的手段,确保达标排放。 佛山市南
3月30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无废日”,近年来,广东全力推进全省域“无废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广东模式和广东经验。通过大力提升固体废物治理水平,完善固体废物管理机制,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多项“无废城市”指标走在国家前列 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广东省珠三角9个城市全部列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2023年3月
近年来,佛山市以“无废城市”创建为契机,服务制造业当家战略,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和“无废湾区”建设提供了更多“佛山样本”。 2023年12月28日,笔者从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该市以打造“无废城市”建设佛山经验模式为目标,紧盯当前创建工作的重点难点,科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自试点工作以来,佛山市“无废城市”建设的“四大领域”“四大体系”工
3月2日至8日,中国广核集团春季公众开放体验行如期举办。社会公众走进各大核电基地,解密核能发电之道,感受核能生态之美,探秘科学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大亚湾核电基地:核能故事我来讲 3月5日,深圳市龙岗区大鹏第二小学40多名小学生走进大亚湾核电基地,参加“核能故事我来讲,我是小小讲解员”春季公众开放活动,沉浸式乐游核电站,感受清洁能源之美。 活动第一站是核能科技馆,在这座去年刚建成开放的展馆里,
关键词:保护耕地 摘 要: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没有耕地安全,就没有粮食安全。据统计,2021—2023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专项督查发现的弄虚作假和调查不认真把关不严典型问题。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了1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对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开展专项督察,聚焦耕地流入流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中的耕地数据则是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基本依据,务求保证准确、可信。 从现实看,一些弄虚作假的问题性质恶劣,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的问题具有代表性,需要重点关注。比如,个别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组织、系统性违反变更规则,弄虚作假规避监管
宁夏吴忠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人大代表,吴忠市委书记、市长王学军表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大局。近年来,吴忠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出台耕地保护10条政策措施,建成高标准农田247.4万亩,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 “政府工作报告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抓好粮食生产明确了重点、明晰了路径。”王学军说,下一步要继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中央三令五申,为耕地保护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红线。而个别地方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挑战红线,这不仅是罔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是对于百姓民生的极度不负责任。被通报的这些案例,充分暴露了当地责任不落实、审核把关不严、督促整改不到位的严重问题,更折射出个别领导干部一贯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作风。如果进一步深究,之所以胆敢弄虚作假,还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祟
@二十八亩良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进行每两三年回头看的督查,不然毁了好耕地,建出来的都是指标。 @公民张茂林 :基本农田毁坏程度非常严重,仅仅是这样“自罚三杯”式的处罚起不到震慑作用,一定要用刑法进行处罚…… @Red-翼:保护耕地感觉在我们这就是个形式主义,全镇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人种田了,农田很多都被征地成工业区和房地产建设了,现在的永久基本农田就是随便找块地认定,像我这边有一块自我懂事起就未
肖静娴,女,汉族,1988年2月生,广东梅州人。200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山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2011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职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专业技术九级岗。 扎根一线工作,取得硕果累累。肖静娴不仅收获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还获得一连串个人荣誉。如,2022年广东省第三届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练兵比武个人综合奖一等奖(其中理论知识、实验室分析成绩均为第一名);202
执纪者说 领导干部既要把好廉洁自律的“前门”,也要守好家庭防线的“后门”。要正确理解“家庭幸福”的概念,把握好人生的航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做人勤自省,为官保清廉。莫以身试法上演真实版“铁窗泪”,严防“全家腐”现象,避免“全家覆”的悲剧。
一 从早上开始,雪就一直下。 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后,我坐不住了,跟孩子们说:我要出去,在雪里面走走,你们去不去?他们自然要去。于是,穿上最厚的衣服,戴上帽子,系好大围巾,戴好棉手套,大家就一头扎进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中。 我们渐渐远离了村子,走进了茫茫的田野中。 麦田白了。天地上下,一片混沌的白。雪花如搓棉扯絮般飘着。 不知道什么时候,家里的小狗也出来了,它前前后后地跑着。突然,小狗发现了什
祁云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副主席,就职于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美文》《科学画报》《科普时报》《未来科学家》等报刊专栏作家。 荣获2018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陕西省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著作三次荣获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三本书三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等。 科普散文作品刊登于《人民文学
摘要:《广东省生态环境教育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工作,提升全社会生态环境素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在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珠海市不断培育环境教育基地,结合环境教育基地的类型,实施“环境教育+自然教育”“环境教育+公众参与”“环境教育+绿色影响”等发展模式,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本文以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