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阳公集序》集中体现了卢照邻的文学观念。卢照邻认为文学在内容上应追求真实而非空洞,反映政治与社会并起到教化作用;风格上应追求刚健而非轻浮,追求丰富多变且博采众长;作者创作应追求广博而非单一。在提出文学观念的同时,卢照邻也积极地运用至诗歌创作中,其结合时代潮流与自身的文学观念进行创作,从文学自身的角度审视文章体式与风格,强调文学的情感性与审美性、创作主体的独立意识,并继承了先秦诗歌传统与乐
【摘要】奈保尔是英国极具影响力的移民作家,他以其自身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为灵感,将与众不同的看法和独特的风格融入作品中。其作品《抵达之谜》描述了作者在多重文化背景下追寻自我身份认同的艰难旅程。基于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小说中奈保尔的文化身份危机,从主人公的迷失、找寻直至最后抵达三个方面探究其身份重构之旅,挖掘谜团的真相。对奈保尔“抵达”的探索,对揭露人们所面临的身份挑战、解决多重身份者的生存困境具有一
【摘要】赵树理的小说《登记》中存在着被淡化的人物对立关系。在婚姻生活中,小飞蛾与张木匠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冲突,而赵树理的小说叙事策略,一定程度上遮蔽了这种关系的进一步书写。赵树理的“问题小说”继承了传统清官文学的创作模式。在《登记》中,“清官”所断的“冤案”,案由是婚姻是否自主的问题,而不是婚姻生活观念的现代性转变。同时,小飞蛾在文本中既是母亲,亦是妻子,其妻子身份的被淡化,亦关联了她与张木匠的
【摘要】目前学术界对村上春树的作品已有深入的研究,但对于《袭击面包店》系列刻画的“饥饿感”意象少有论及。本文运用隐喻理论进行分析,结合西方现代哲学思想,从两方面解释“饥饿感”在两部作品中内涵的异同,认为在当时日本社会危机之中,“饥饿感”代表了现代人在时刻不停歇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信仰的破灭和“现代的铁笼”的形成而造成的主体性丧失。 【关键字】村上春树;《袭击面包店》;《再袭面包店》
【摘要】《水神的女儿》是越南作家阮辉涉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围绕主人公阿章寻找“水神的女儿”的奇幻旅途展开,途中阿章遇到了许多人和事,也遇到了真挚的感情。值得一提的是阮辉涉在塑造女性形象的过程中,不仅描绘了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女性,也塑造了许多具有女性意识的女性人物,其中有追求自由的女性、有踏实贤惠的女性,也有逆传统、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她们在探寻自我主体地
【摘要】在英国戏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首部戏剧作品《房间》中,黑白色彩的运用及二者间的对立关系是戏剧的突出特点之一。本文运用符号美学相关理论,从环境、视力和种族三个方面分析剧中黑白色彩的含义及其象征意义,论述其中所蕴含的品特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表达品特对人类生存环境、种族歧视问题的重视和对更加和谐、平等的社会关系的呼吁。 【关键词】品特;《房间》;黑白色彩;色彩运用 哈罗德·品特是
【摘要】韩松《红色海洋》建构的“克苏鲁式”形象与克苏鲁神话的深潜者等异曲同工,却因叙事视角和思维的差异对人类中心主义立场有所反叛,与唐娜·哈拉维“怪物世”理念暗合,使之脱离恐怖形象向后人类语境转化。《受控环》篇章“肢解周期性赛博格”的情节,诠释了“打破边界”对人类向后人类转变的关键性。两种后人类想象都反映了韩松对“大他者”之不确定性的迷思,各篇章“杀死故事”的方式呈现出一种游离于人类世观点与怪物世
【摘要】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是当今法国文学界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的成名作《一个男人的位置》 (La place,1983)曾获得1984年法国勒诺多文学奖。《一个男人的位置》取材于埃尔诺的亲身经历,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回忆,以冷静细致的笔触叙述了父亲的一生,以及因阶级不同而产生的父女之间的疏远与创伤。20世纪90年代后,创伤被作家与批评家广泛运用于文学领域,以指代人生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