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这一重要论述为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发展特色农业需要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四个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农业激活特色农业的整体创新力。科技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4月1日,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安全生产和森林草原防灭火视频会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安全生产现场调度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坚决遏制各类事故灾害发生。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委托,厅一级
“装药、起飞、定位、喷洒……”这一套“标准动作”在息县项店镇李楼村的麦田上空轮番上演,伴随着多架植保无人机在低空平稳飞行,一道道“药雾”从天而降,不足几分钟,上百亩小麦就完成了植保作业。 河南省8500多万亩小麦从南至北陆续进入生产管理中后期。当前正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高发期,做好病虫害防控尤为重要。 4月2日,在息县召开的全省小麦重大病虫统防统治暨“一喷三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8—2024年,连续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有“三农”工作的明确要求。文件指出,农村宅基地管理要“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指导意见”“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等。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
近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确权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怎么能合理发挥土地最大价值”等问题日渐凸显。因此,迫切需要专业且规模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这些新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三农”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一)主体数量快速增长 截至目前,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021—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分别提出,“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
农户承包地退出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这主要体现在促进耕地规模化经营上,集中反映在转移农户的承包耕地退出意愿和国家的政策法律上。农户承包地退出应满足人地分离、合理补偿、提供社会保障、土地确权与集体产权改革等一系列条件。现阶段,我国可以采取大力发展城市二三产业、给予退地农民合理的补偿、完善退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来促使农户承包地的顺利退出。 一、农户承包地退出的必要性 (一)农地规模化经营需
济源示范区大力发展蔬菜制种产业,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创新,推行“五统一”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实现了“小户变大户、大户成农场”,解决了蔬菜制种产业发展“谁来种地、不会种、种不好”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 一、基本情况 济源示范区位于豫西北、晋东南交界地带,北倚太行,南邻黄河,地势北高南低,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适宜的地理纬度、独特的小气候条件、天然形成的隔离条
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以上,在全国粮食生产格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到河南省视察并指出,粮食生产是河南省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河南省着力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650亿kg以上,2024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671.95亿kg,居全国第二。近十年,河南省农业技术
内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内黄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食产量重大提升项目为依托,以粮食高产攻关为引领,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机等试验示范和推广,拓宽农技服务范围。内黄县通过开展玉米吨粮田科技攻关、小麦超高产试验示范,单产提升成效显著,多次受到上级政府和部门的表彰。央视等新闻媒体也对内黄县的工作成果进行了多次宣传报道,树立了内黄县科技强农、为民服
开封市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现有耕地面积34.67万hm2,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50万hm2以上,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30亿kg以上。根据秸秆资源台账统计,2023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468.33万t。近年,开封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着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以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为抓手,辐射带动全市四县、五区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集成与推广应用,逐
淅川县为了提高果园的生态效益,依托自然条件发展果蔬套种轻简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提高了复种指数和综合效益。 一、软籽石榴套种花生 (一)种肥一体化播种 软籽石榴行间距一般为4~5 m。晚霜过后,种植户及时采用小型农机具耕耙,复式作业,将有机肥结合春耕施入耕作层内。在4月10—15日,气温稳定在12℃时开始播种花生。种植户可采用施肥、起垄、播种一体化种肥异位同播技术,选用优良品种,用杀虫剂、
松花菜覆膜绿色栽培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育苗、定植、覆膜、田间管理、采收上市等,适宜在黄淮流域及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推广应用。 一、栽培地块选择 种植户应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前茬为非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前茬施用过甲咪唑烟酸的花生茬,施用过咪草烟、咪唑乙烟酸、氯嘧磺隆的大豆茬,施用过烟嘧磺隆、莠去津的玉米茬,下茬不能种植松花菜。 二、穴盘育苗,培育壮苗 (一)
钙元素是果树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六大营养元素之一,果树缺少钙素,不仅会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还易诱发多种生理病害和生理障碍,果树缺钙会引发多种问题,尤其是影响果实的品质和耐贮性。缺钙的果树更容易在果实上显症,樱桃、草莓和葡萄的果实开裂,苹果的苦痘病、水心病,桃果的顶腐病 以及梨果的黑心病等均是由缺钙引起的。缺钙还会造成果实色泽暗淡、风味下降和贮藏时间缩短等。果树缺钙时树体其顶部新生叶片顶端往往卷曲如钩
一、品种选择 三樱椒品种丰富,主要包括红樱椒、黄樱椒、橙樱椒和紫樱椒等。不同品种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各异:红樱椒和紫樱椒适宜在温暖环境中生长,而黄樱椒和橙樱椒则更适合较凉爽的气候。三樱椒以其适中的辣度和独特的风味而著称,兼具淡淡的甜味与果香,能为菜肴增添丰富的层次感和独特风味。此外,三樱椒能够在多种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农民的首选种植品种。 二、土壤准备和肥料管理 (一)土壤选
苹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大量的膳食纤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有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现已成为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水果之一。若想生产出人们喜爱的高质量苹果,管理是关键,现将苹果树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及时进行疏果、定果 疏果定果、合理负载是节省果树营养、连年优质丰产的基本保证。苹果树开花后7天左右开始疏果、定果,果实坐果后越早进行定果越好,应在5月上旬前完成。定果的数量应依据果树品种、
近年,随着人们对桃子品质和口感要求的提高,桃树种植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从品种选择、育苗、栽植、生长管理、收获和储藏等方面介绍桃树种植技术,并针对常见病虫害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桃树种植者提供参考,促进桃树产业健康发展。 一、 品种选择与育苗 (一)品种选择 1.不同地域、气候条件对桃树品种的选择要求。桃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力,但不同品种桃树对温度的适应性
河南省是我国花生生产的第一大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发展花生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保证油脂供给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管理措施是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花生生产中常采用苗期喷施杀菌剂及叶面肥促进生长、中期喷施控旺药剂控制株高、后期喷施杀菌剂和叶面肥延长绿叶期的管理措施。该技术方案为模式化管理技术,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但随着生产情况的改变,各地生产条件、品种、种植方式等各不相同,花生的产
黄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缘草木,一般采用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相比其他蔬菜,黄瓜适应性强、品种多、经济效益高,在市场上销售状况良好。但温室黄瓜存在连作障碍、土传疾病增加、病虫害增加等问题,易出现苗弱甚至死苗等现象,严重影响黄瓜的成活率和产量。针对上述情况,扶沟县以黄瓜种植为研究对象,从幼苗培育、嫁接操作、嫁接后管理等方面,总结出黄瓜嫁接防病增产技术。 一、幼苗培育 (一)品种选择 种植过程中农民倾
土壤能为小麦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改善土壤环境,能实现小麦高产。因此,相关部门提出土壤改善措施,供种植户参考。 一、秸秆还田 上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把秸秆打捆运出田间,不能运出田间的秸秆要粉碎还田,粉碎长度保持在3 cm以下,粉碎不留死角,抛撒均匀。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透气性。还田地块一定要深翻覆土,深翻前撒入秸秆腐熟剂30 kg·hm-2和尿素75~150
河南省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但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用水效率低下的问题。农田节水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田灌溉对地下水的依赖、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且能够减少化肥施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然而,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通过深入分析河南省农田节水技术推广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为农田节水技术的推广应
玉米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夏玉米生育期短,施肥管理是玉米生产绿色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探索不同控氮比例的控释肥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农技人员选择商水县代表性地块——黏盖石灰性砂姜黑土玉米田,采取田间试验、示范的方法,研究基于种肥同播条件下,不同控氮比例的控释肥对夏玉米生长、产量、效益及抗逆性的影响,为推进科学施肥增效,为绿色玉米生产推广适宜配方的控释肥提供科学依据。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4左右,但河南省的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43%,农业用水量占比大,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河南农业研究的必然课题。水肥调控是实现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合理的灌溉制度和施肥方案可以充分发挥水肥协同效应,提高冬小麦水肥利用效率,增加小麦产量,减少资源浪费,避免
近年,扶沟县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种养循环、化肥减量增效等项目,带动提升全县耕地质量,但是整体提升速度缓慢。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快速提升耕地质量。 一、当前耕地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 (一)耕地普遍存在超负荷利用 根据第三次国土资源普查,扶沟县耕地面积为8.72万hm2,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6.33万hm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6.67万hm2、玉米播种面积4万hm2、大豆播
化肥对于粮食作物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过度施用不仅会影响土壤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还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用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是减少化肥施用并保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探索社旗县小麦生产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社旗县相关工作人员特进行本次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是泛麦8号。供试有机肥为当地腐熟好的粪肥,养分含量为:N含量1.23%,P2O5含量1.3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设在江苏省如东县长沙镇四桥村沈晓军农户责任田,试验地常年种植制度为小麦—水稻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土壤类型为夹砂土,土壤耕作层(0~20 cm)主要养分含量情况如下:有机质含量21.2 g·kg-1,全氮含量1.19 g·kg-1,有效磷含量23.6 mg·kg-1,速效钾含量172 mg·kg-1。试验田肥力均匀且平整,中等肥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前茬水
鹤壁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实施的小麦“机械深耕+施微生物菌肥+无人机追肥”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试验,主要是探索机械深耕与微生物菌肥的有效结合。机械深耕可破除犁底层,优化土壤结构,改善土壤通气性,蓄水保墒,利于秸秆还田。施用微生物菌肥可补充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投入,实现小麦生产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的良性发展。 一、 试验 (一)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田位于鹤壁市淇滨区种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食品行业的重要原材料。小麦产量的高低对于农业生产以及经济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化肥的特点是肥效快,所含元素相对单一,有效元素含量较高,可以迅速补充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效果显著。但由于化肥中有机质含量极少,无法对土壤起到改良的作用,长期施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结,且不同种类的化肥易产生酸碱反应,导致肥效期较短。有机肥料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短板。一般而言,有机肥是
近年,农业企业为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都在积极发挥农产品的品牌效应,通过优化设计农产品的包装标识,向消费者传递品牌文化。农业企业应根据农产品包装标识现状,明确创意思路,加强对包装标识的创意设计,丰富包装标识的文化与审美内涵,完善农产品包装质量信息追溯机制,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设计环节,实现对农产品包装标识的创意应用。 一、 农产品包装标识现状 调查研究发现,外部包装标识是向人们展现农产品关键信息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它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对于保护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温县铁棍山药保护与发展现状 温县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作层深厚,排灌方便,非常适合铁棍山药生长发育,铁棍山药种植加工已有近3000
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应用历史悠久。菊花以干燥头状花序入药,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菊花含有黄酮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疲劳等药理作用。根据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菊花有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等药用菊花品种及济菊、川菊、祁菊等品种,栽培范围广泛。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冬凌草学名碎米桠,又名冰凌草、冰凌花、山香草和雪花草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因冬季其植株可凝结出薄如蝉翼的蝶状冰凌片而得名。唐代药王孙思邈最早发现并使用冬凌草入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记载:冬凌草气微香,味苦、甘,干燥的地上部分可以入药,质量要求为冬凌草甲素含量>0.25%、水分<12.0%、总灰分<12.0%和酸不溶性灰分<2.0%。 冬凌草不仅含有单萜、二萜、三萜等萜类化合物
近年,三门峡市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强市建设目标,充分发挥药材资源优势,多措并举,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截至2023年底,全市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6 333 hm2。其中,连翘种植面积47000hm2、丹参种植面积2 913.3 hm2、杜仲种植面积4 666.67 hm2、山茱萸种植面积0.23 hm2、艾草 种植面积526.67 hm2、柴胡种植面积2 733.33 hm2、苍术种植面积8
白芷性温、味辛,归胃、大肠、肺经,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之功效。白芷为著名常用大宗中药,也是国家规定的“药食两用”的药材之一,年需求量超过2万t。生产上的禹白芷以种子繁育为主,种源多为农户自繁自用,普遍存在种子质量良莠不齐、品种退化、药材品质下降等现象。本文介绍了禹白芷的优质种子繁育技术要点,以期提升禹白芷种植规模和种植质量,促进地区经济收入。 一、禹白芷的生物学特性 禹白芷
紫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凭借其独特的香气和广泛的用途,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它隶属紫苏科,是一种四倍体植物,包含了风味独特的水果变种以及因药用价值和丰富营养成分而闻名的crispa变种。后者更是因其用途多样,在各地被赋予了“牛排植物”“紫苏薄荷”“中国罗勒”等称号,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与认可。紫苏不仅在烹饪领域大放异彩,为美食增添独特风味,在传统医学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拥有深厚的药用价值。随
豫南地区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在河南省起步最早,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强县富民产业。南阳市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占河南省食用菌总产量的30%以上,全产业链年产值超70亿元,带动从业人员15万人。信阳食用菌年产量,占河南省食用菌总产量20%左右,全产业链年产值超30亿元,带动就业约10万人。驻马店食用菌产量占河南省食用菌总产量的15%左右,全产业链年产值超20亿元,带动就业约5万人。 一、豫
汝州市具有良好的富硒资源禀赋,自2020年以来,汝州市就把发展富硒产业作为了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抓手。本文就汝州市富硒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发展富硒产业的意义 (一)富硒产业的含义 富硒产业是指利用富硒土壤资源,种植、生产富硒农产品,如富硒小麦、玉米等,以及由此衍生的富硒食品加工、富硒饲料加工、富硒保健品加工、文旅康养等综合产业,是农业、工
道口烧鸡是滑县的传统特产,历史悠久、风味独特、驰名中外,是国家批准的河南省首个原产地域(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滑县依托滑县道口画宝刚烧鸡有限责任公司、滑县道口义兴张烧鸡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构建“养殖基地—屠宰加工—熟食制造—包装物流—产品销售”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生态肉制品产业链,烧鸡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道口烧鸡产业发展现状 (一)道口烧鸡加工业情况 县内全年
虞城县是一个以粮为主,兼种油料、蔬菜、果树、药材等多种经济作物的农业县。虞城县耕地面积约9.09万hm2,2024年小麦种植面积7.71万hm2,产量 为7 523.7 kg·hm-2,总产量达5.8亿kg,是全国产粮大县。近年,受耕作制度、品种布局和气候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小麦病虫害频发,一些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对小麦生产安全构成威胁。目前,生产中仍存在盲目用药现象,一些绿色集成技术仍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假禾谷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等多种镰孢菌引起的土传性病害。目前,这种土传病害已成为影响安阳市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加大。 一、发生特点 小麦茎基腐病病菌主要侵染小麦茎基部,以菌丝体残存在土壤和小麦玉米的病残体中,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该病的侵染适宜温度为20~24℃。待小麦发芽后,病菌即可从小麦根茎处侵入,导致侵染部位发病,苗期会导致烂种、死苗,茎基部叶鞘和
一、试验地点、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国家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项目区内,设置生物农药防治区面积4.67 hm2,对二化螟、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等进行适时防治。 (二)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为10%氟苯虫酰胺+5.7%甲维盐、75%三环唑、40%稻瘟灵、32.5%苯甲·嘧菌酯。氟苯虫酰胺对鳞翅目害虫具有很强的杀伤性;甲维盐对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具有较强的杀伤性;三环唑是一种防
黄芩是重要的传统道地药材,以根入药,从中分离的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降血脂、保肝利胆、抗癌等多种功效,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因过度采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 河南省北部山区近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是,因为种植黄芩密度较野生的大,水肥条件好,黄芩的病虫草害也随之大量发生,特别是黄芩田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给杂草防除带来较大难度,制约着黄芩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黄芩的习性与种植 黄芩是多
2023年南方锈病侵染商水县玉米,导致商水县玉米损失严重。现针对商水县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情况,提出防治技术。 一、发生特点 玉米南方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害具有突发性、暴发性和难防治的特点。在河南省区域,南方锈病病原菌不耐低温,锈病侵染主要源于当季随气流传播的南方玉米田产生的病原孢子,孢子散落在玉米植株后,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快速萌发,侵染玉米植株的叶片。因此,商水县南方
一、试验目的 甘薯作为禹州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万hm2左右,甘薯腐烂茎线虫病发生面积在0.33万hm2左右。为了筛选防控甘薯腐烂茎线虫病的有效药剂,为禹州市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该试验。 二、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禹州市范坡镇岗吴村杨建章的红薯田内。该地块为丘陵地、黄壤土质,排灌方便,常年单作种植红薯,甘薯腐烂茎线虫病发生严重、分布较均匀。底施
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在2022—2024年度不同气候条件下,在示范田实施小麦高质高效集成栽培技术,产量为1.06万~1.12万kg·hm-2,分别较全市当年大田种植小麦增产61.8%~77.6%,实现了大幅提升单产的目的。关键技术落实情况如下。 一、选用高产、稳产小麦品种 选用适合驻马店市当地种植的高产稳产品种,所选品种具有抗倒性好、抗病性强、抗倒春寒、抗逆能力强等优点,如郑麦136、郑麦186
玉米干旱是指玉米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难以补偿蒸腾的消耗,使植株体内水分收支平衡失调,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乃至部分死亡,并最终出现减产和品质降低的现象。玉米对环境适应性强,但对水分反应敏感。近年,受异常气候影响,方城县玉米常遭受旱灾威胁。在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方城县开展了多年抗旱栽培技术示范工作,科学合理地运用抗旱栽培技术,增强了玉米抗旱能力,减少了旱灾带来的影响和损失,达到了高
按照河南省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的工作要求,商水县全面实施“藏粮于技”战略,聚焦玉米单产水平提升和种植业绿色发展,建立以稳定的农田供水系统和滴灌水肥精准施用系统为基础的玉米单产提升技术体系,紧紧围绕“一增、两稳、三保障”的三要决进行玉米种植技术管理,带动全县实现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促进水肥高效利用,进一步挖掘玉米生产潜能,推动玉米绿色发展。 一、“一增” “一增”就是增加种植密度。选择经过国家或河南
高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近年扶沟县连续扩大种植,2024年,全县高粱种植面积约4000 hm2,2025年计划种植面积5333 hm2。 一、品种选择 高粱品种较多,目前适合在扶沟县种植的主要是品种“两糯一号”。“两糯一号”的籽粒呈短圆锥形状,籽粒质量相对较好,具有独特的浆果香味。同时,“两糯一号”高粱的产量较高,能够适应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扶沟县对“两糯一号”进行种植试验,产量达1.11万 k
洛宁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地形地貌总体为“七山二塬一分川”,年平均气温为13.9℃,昼夜温差11~17℃,年降水量在630 mm左右,降雨周年分布不均匀,属典型山区旱作农业县。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甘薯、谷子、豆类等为主。甘薯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贫瘠、病虫害较少等特性,营养价值较高,对人们调剂生活饮食具有重要作用。洛宁县常年种植甘薯面积3333 hm2左右。洛宁县农业农村局在生产实践中
2023年,中央财政聚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卫辉市根据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安排,实施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重点突出“粮油规模种植主体”这一关键少数,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培育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收,推动粮食生产能力尽快迈上新台阶。 一、卫辉市2023年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现状及成效 2023年9月18—22日,卫辉市98个规模种植主体参加夏播玉米单产提升行
汝阳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很适合甘薯生长。近年,汝阳县探索出一套适合豫西丘陵山区的甘薯覆膜滴灌、促早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带动鲜食甘薯产业健康发展。全县甘薯种植面积已达150万hm2,是汝阳县的第二大秋粮作物。适合汝阳县种植的高品质甘薯品种主要有:普薯32、玛莎莉、哈密等食用型品种,商薯19、洛薯13、济薯26等淀粉型品种,烟薯25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牧草产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备受关注。牧草收获机械化作为提高牧草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手段,意义重大。 一、我国牧草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牧草收获基本依靠人工和简单的农具,机械化程度极低。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一些国外的牧草收获机械开始引入我国,国内也逐步开始进行相关机械的仿制和研发,但技术相对落后,产品性
一、牛便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饲料因素 饲料是影响牛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牛饲料的配比结构不合理是牛便秘的重要原因。在实际喂养中,若饲料的粗纤维含量不足或过高,饲料中缺乏牛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矿物质、维生素,或者饲料出现霉变、含有有毒物质等情况,都可能会导致牛出现便秘症状,甚至还会引发其他病症,严重威胁牛的身体健康。 (二)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也是造成牛便秘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走进了千家万户,家庭与宠物犬的关系显得非常亲密和特殊。宠物犬不仅是家庭成员,还是忠实的伙伴和守护者。然而在相处的过程中,人畜共患病的潜在威胁也在影响着宠物主人的健康,作为最常见的寄生虫性传染病,由于其传染隐蔽,发病率高,更是作为宠物疾病预防的重点。肠道寄生虫对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会对犬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会引起局部器官和组织损伤。肠道寄生虫直接影响动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一
犊牛是指年龄不足6个月的小牛。保证犊牛健康是牛群繁衍生息的关键,对养殖户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但由于犊牛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加之养殖户缺乏系统的养殖经验,所以犊牛很容易死亡。为避免上述问题发生,养殖户需要提高犊牛养殖技术。 一、影响犊牛成活率的相关因素 (一)疾病因素 疾病对犊牛成活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如母牛流产导致胎牛死亡。先天疾病虽然不会直接造成犊牛死亡,但是也会严重影响犊牛的后期成长。后
羊只在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异食癖行为,如摄食非食品物质等。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存在。异食癖不仅对羊只的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严重影响其生产力,从而给养殖业带来不利影响。探究异食癖的表现形式及其对羊只健康和生产力的具体影响,以及分析导致异食癖发生的主要原因,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一、羊异食癖概述 (一)羊异食癖的表现形式 异食癖,是指羊只摄食非食物物质的行为,包括土壤、纸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举措。近年,漯河市源汇区围绕“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的目标,提升站位、扛稳责任,创新思路、持续发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一、创新推进举措,提升工作实效 (一)制定激励措施 漯河
一、 乡村建设在行动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编制乡村规划 一是树牢制度重规划。汤阴县因地制宜建立“一图一表一说明”制度,通过建章立制确保乡村规划有章可循不走偏路,为全面改善乡村风貌搭好“骨架”。二是干群结合用规划。政府负责村庄整体风貌的把握,统一编印了农房建设图集供群众选择,有效实现整体风格与自我个性相统一。 (二)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助力乡村宜居宜业 一是重民生提生活质量。汤阴县不断
小麦是世界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口粮,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如单双倍体、分子标记、转基因、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已获得充分利用和取得突破性进展。无论何种育种技术和方法,田间的选择鉴定和评价都是育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试验的田间管理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对育种工作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是育种工作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 小麦育种田间试验主要是在田间对各世代材料
一、种业发展现状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南阳市高度重视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近年,连续实施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2024年市里响应党中央打赢种子翻身仗的号召,重点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准确摸清南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进一步做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