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宋人聂崇义根据东汉至北宋前的“三礼”旧图,结合前人注疏,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阐释“三礼”,编绘而成的《新定三礼图》是集大成之作。该书在结构上呈现左书右图式样,且多为一图一文,承载着绘制者统一规格、施行教化的创作意图。图像阐释扩大了“三礼”在市民阶层中的影响力,并在当时充当了礼器制作的参考范本。 一、聂崇义《新定三礼图》的生成背景 礼学是古代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汉武帝时设立五经博士,礼学成
【导读】王夫之援儒入道,重解庄子,将儒家思想注入《庄子·养生主》之中,对其做出符合儒家传统君民关系思想的重大改造。这一改造就形而上来讲,必然要牵涉到天人关系,但文本中并未直接描述天人关系,而是透过刑名关系与形神关系显示出来的,刑名关系牵引出了天人关系,形神关系才直接彰显了天人关系,王夫之极力凸显神的重要性和不灭性,就是要突出与神等价的天的主宰性和永恒性,进而引申出君的绝对性和至高无上。由此可见,君
【导读】本文以《四书章句集注》为研究文本,从何为“孝”、为何“孝”、如何“孝”这三个方面分析“四书”中的“孝道”思想。 《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系统呈现了儒家的思想文化。对于“孝道”思想,四本著作中也都有所涉及。“孝”在四书中出现过55次,其中《论语》和《孟子》对“孝道”的讨论较多,《大学》和《中庸》则较少。从何为“孝”,到为何“孝”,再到如何“孝”,这些问题在“四书”中都有所讨论并有
【导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影响深远。《论语》是儒家经典,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思想,涵盖了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活动。孔子主张仁爱,重视人际关系、道德品质以及自身修养。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当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一、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论语》作为儒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关于教育方法、原则及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教育理念中,道
【导读】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韵律美主要体现为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两个方面。敦煌壁画的韵律美主要体现为线条刚柔并济、疏密有致,色彩冷暖相间,形象动静相衬。 敦煌壁画深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特色。本文通过追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韵律美,探讨敦煌壁画韵律美的美学特征。韵律美,是指事物因均匀、规律地运行而生发出富有节奏和韵味的美感。“韵律”一词,“律”指规律、规范等外在的静态特征,“韵”是
【导读】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作为记载东汉、三国时期史事的重要史籍,历来为史家所重视。两部史籍在时间断限上有所重叠,都对东汉末年的史事有所记载,却又有所差异,因此值得我们关注。作为中国史书的典范之作,它们为后世研究东汉末年历史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与思路。两部史籍中的一大交叉部分“董卓传”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研究空间。通过比较二者的叙事差异,本文总结出了《后汉书》承上、《三国志》启下的东汉末年史事
【导读】《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的宴会描写,着墨较多的有计谋宴、商议宴、庆贺宴以及款待宴,其中又以计谋宴书写最为突出。宴会描写不是单一存在的,它集中展现了众多人物的性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宴会上的情节层层递进、互相关联,呈现出鲜明的结构特征。本文具体分析各种类型的宴会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意义。 宴会是宾主在一起饮酒吃饭的隆重聚会。梅新林对小说中的宴会进行了这样的定义:“它首先是一个空间单位,可为
【导读】《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宝贵资料,被称为“中国古代教育学的雏形”。作为先秦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总结性论著,《学记》处处渗透着教育智慧。 学界对于《学记》的作者归属看法不一。据郭沫若考证,《学记》的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教育家顾树森认为它“写作于战国后期而为乐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高时良支持两人的说法,他指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后期”,还有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