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5.01.0001 摘要:基于物质平衡原则,采用一种把能源投入和碳排放设定为弱可处置的DEA模型,对2012—2019年全球78个经济体的碳排放绩效进行测算,并将其变化分解为技术效应、调节效应和结构效应,利用LMDI分解法解析这三种效应对于碳排放绩效提升的贡献。研究发现:2012—2019年,78个经济体碳排放绩效整体提升了5.9%,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5.01.0002 摘要:基于2013—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探讨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采用全局熵值法测度中国省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业碳排放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省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逐渐提升并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总体上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特征;电子商务发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5.01.0003 摘要:“双积分”政策影响了传统燃油车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博弈关系和相关的决策行为, 现有研究忽视了两类汽车交叉需求影响因素,无法为其提供全面的决策指导。在假设存在交叉需求影响的情况下,根据汽车制造商采用自主研发或外包的方式来获取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供应以及是否考虑“双积分”政策,构建了不同情境下汽车制造商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5.01.0004 摘要:基于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DEA模型计算各省份大气环境效率,并构建面板Tobit模型验证数字经济发展对大气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期内,中国大气环境效率整体偏低,且效率值较为平稳,始终保持在0.6~0.7之间;不同区域大气环境效率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最高,中部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5.01.0005 摘要:通过异质性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政策总体上抑制了城市碳排放并促进了制造业就业。2010年和2017年的政策效果显著,分别增加了0.057 4%和0.136 5%的制造业就业人数;2012年的政策效果不显著,对制造业就业人数也无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在政策效应与制造业就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5.01.0006 摘要:“用能权”在实践和理论上被普遍认为是一项权利。这种认识受经济学、伦理学等学科与环境法学盲目交叉的影响,反映了对权利与市场路径的依赖,不仅造成法定权利的泛化和失序,也无法有效实现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从“用能权”的起源、内涵、作用机制来看,其真实面貌是政府总量控制下的用能单位所负能效义务。以法律义务为重心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5.01.0007 摘要:生态修复目标是生态修复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缺少目标指引的生态修复实践不具有可行性。面对争议不断的生态修复科学定义,从有利于生态修复实践的角度出发,对生态修复目标的设定进行规制,进而确保生态修复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比给生态修复作一个科学界定更重要。基于服务生态修复实践的规范性立场,生态修复目标实际上是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5.01.0008 摘要:文化图式表征话语背后的文化特征,中国能源话语蕴藏丰富的文化图式。以《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的中英文版本为语料,依托概念隐喻和文化图式理论,解析中国能源话语中所蕴含的叙事图式、角色图式、意象图式、命题图式、情感图式、道德图式6种文化图式类型,基于文化图式类型差异在翻译中采用迁移、调整、重构路径,以期诠释中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5.01.0009 摘要:运用会话分析、功能语法、语篇叙事的研究思路,以能源危机叙事为研究对象和语料,探求危机叙事的主观性表达形式及策略,研究发现,为了拉近听说双方的心理距离,提升负面表达的接受度,达到语用和谐,讲述者往往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可爱性叙事,故事性与政论性、对话性与主体性、仿真性与叙实性、互文性与单调性、透视性与直观性是可爱性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5.01.0010 摘要:煤、铁、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战争等特殊时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全面抗战时期,政府加大对矿冶高等教育的投入,有意识地实现教育资源在西部合理布局,为西部的资源开发与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西北联合大学长期坚持在西北办学,年毕业生人数与全面抗战前相比有了明显增长,培养的学生以工程教育救国为己任,扎根西北,用实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5.01.0011 摘要: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蕴含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调查研究内容的设置,坚持全面与重点相统一;调查研究方法的运用,坚持系统与层次相统一;调查研究过程的认知,坚持渐进与飞跃相统一;调查研究原则的遵循,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调查研究成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5.01.0012 摘要:从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30年,是一个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经量变达到质变、进而向社会主义更高阶段跃升的重要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协同发展的过程,生产力仍将作为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5.01.0013 摘要:孙葆田、宋书升、法伟堂、柯劭忞、郑杲五人,皆出生于19世纪40年代,籍贯分别为今青岛、威海、潍坊三地,属于胶东地区。他们学术兴趣相近,政治立场一致,私交甚好,活跃于北京、齐鲁学术圈,在经学、史学、文学、文字学甚至数学等领域皆有高深造诣。《清史稿·儒林传》和徐世昌《清儒学案》、钱穆《清儒学案》皆将之视为同一学派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5.01.0014 摘要:匡援,生于1801年,山东胶州人,是一位在学界长期被埋没的晚清山东学者,30岁后由胶州迁往益都,晚年寓居赵州。匡援一生著述宏富、藏书众多,治学涉及经史子集诸领域,其遗稿共106种168册,今藏国家图书馆,有稿本书目一份。匡援藏书的同时,亦在传统学术诸领域均有建树,部分观点和看法能新人耳目、丰富学界对清代学术的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25.01.0015 摘要:胶州一地的历史虽可追溯至远古时代,但是胶州之名的产生却迟至北魏,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专名。后来朝代鼎革,地方行政制度多变,胶州经历了废弃、重置等周折,而且在行政区划之外,又被赋予了具体的一地之名的意义。期间,随着国家统一与政权稳固,胶州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地理范围亦逐渐缩小。清代,胶州疆域虽促于前朝,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