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2013年初,我带着女儿从陕西西安到新疆喀什探亲。 农历腊月十四,女儿在营区迎来了她的一周岁生日。巧的是,那天,对门刚认识不久的小禾嫂子家也唱起了生日歌——女儿和小禾竟是同一天生日。我们两家互赠了礼物和祝福,从此“亲密交往”,女儿和小禾家当时3岁的儿子六六也成为要好的玩伴。 当年秋天,我和女儿移居喀什。我原本不会做饭,移居之前,特意跟母亲学做简单饭菜。为了将一碗肉臊子面做得地道,我用纸
标题 一岁一礼,一寸欢喜。 生日,镌刻年轮,记录成长,既承载着对生活的欢喜,又寄寓着对未来的希冀。 当烛火在军营点亮,当祝福在军营唱响,生日便拥有了别样的温度、产生了独特的质感。 本期《关注》,我们通过军营里的一幅幅庆生画面、一帧帧幸福瞬间,感受交织着铁血与柔情的混响乐章。 邀请抗战老兵进军营过百岁寿辰,再忆当年峥嵘岁月;在高原举办特色生日会,让官兵凝聚力悄然升华;新兵连过集体生日,欢乐
“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6月26日,武警广西总队百色支队营区进行了一场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为抗战老兵孙洪秀庆祝百岁寿辰。 当孙洪秀坐着轮椅到达营区大门时,官兵早已列队等候。孙老满面笑容,向大家挥手致意。 一级上士胡志雄快步上前,向孙老献花:“爷爷,欢迎您再次来营区,大伙儿都可想您啦!” 早在2018年5月,支队为创新教育形式,在百色起义纪念馆挂牌开办了“新时代武警官兵讲习所”。当时,支
2023年5月,“寿星”正在切生日蛋糕。摄影/李明旭 2023年5月的一天,正在高原驻训的陆军某营为营队12名官兵举行了一次集体生日会。 将近20米的桌子上,摆满了水果罐头和军用罐头,自学成才的“烧烤师傅”们在营地架起炉子,烟熏火燎中,官兵爽朗的笑声此起彼伏。 一 “今天咱都是寿星,祝我们生日快乐!”教导员李伟端起了手中的饮料,与大家一一碰杯。 “下面请看大屏幕!”集体生日主持人、中士王
2011年4月,我调到武警吉林总队白山支队某中队任指导员。当时,我给自己定下的第一项特殊任务,是把每名战士的生日都记在工作日记里,希望能到时候给他们过生日或集体过生日。 一 第一个过生日的战士小伟是大学生士兵,他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和大家相处得不是很融洽。 小伟生日的前一天,我叫来团支部书记孙玉波商量,怎样借这次生日让他融入集体。 孙玉波觉得,可以找来平时和小伟接触比较多的战友,届时开展一
新兵连里,每一天都充盈着汗水、口令与急促的哨声。 2011年元旦,下午收操集合时,一排长在讲评完训练情况后,宣布晚上举办晚会,并为生日在12月的新兵过集体生日,同时也让大家都准备准备节目。 解散口令一落,欢腾瞬间迸发,大家紧绷的神经顿时放松下来。 晚饭后,我们列队走进会议室,只见桌椅被挪至四周,围成“回”字形,屋中间留了张桌子,摆着一个大大的奶油蛋糕,蛋糕上写有两个字:平安。桌上堆满各种水果
2023年5月,我通过组织推荐与选拔考核,成为单位8名加强配属某工化旅执行维和任务的预备队员之一。 在经过半年多培训后,12月,我作为中国第22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多功能工兵分队正式队员为国出征。 在黎巴嫩,维和任务艰巨,战斗机的轰鸣与炮火的硝烟时常笼罩着营区附近的村庄,我们总要绷紧神经应对突如其来的危险。 2024年5月12日,周末,作为政工组的新闻骨干,我一直在埋头撰写稿件。夜幕降临时,干
2020年8月1日,野外驻训的第一天,我们从营区出发,一路奔波,到达驻训地已是傍晚。 一到宿营地,大家就忙碌起来,有的起锅做饭,有的搭帐篷,大部分人你一铲我一镐地平整着搭帐篷的场地。我将铁锹抡得正欢时,班长过来对我说:“背着背囊,带上单兵帐篷,咱俩今晚守车场。” 车场和宿营地之间有一段距离,晚上需要专门派人守着。 刚下完雨,车辆碾过的路满是泥泞,我和班长深一脚浅一脚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车
2018年,我考入武警工程大学,入学便开始新训。 9月30日,进行了一整天的战术训练,好不容易回到宿舍,屁股还没坐稳,又突然接到第二天要检查卫生的通知。 新训班长廖小亭带着我们4名新学员,风风火火赶到负责的卫生区——厕所,我一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不知谁上完厕所居然忘了冲水。 “负责的卫生区出现问题,那就是我们的问题。”班长说话的语气冷冰冰的,“记住,物要见色,铁要发光!整个厕所彻底打扫,拿出
2024年3月,谢家伟一家三口合影。供图/谢家伟 2024年农历大年初二,是妻子张红虹的生日,谢家伟很早就盘算着,一定要给来队探亲的她一个惊喜。 张红虹和刚满周岁的女儿肉肉年三十才到驻地。对张红虹来说,这次探亲,也可以说是“回家”,因为她曾在这里服役过8年,2018年12月光荣退役。 谢家伟的“惊喜计划”得到了战友们的支持,大家还在一起商量了相关细节。 谢家伟是单位的司务长,那段时间比较忙
2023年6月,我从驻训地回来后,母亲和爱人带着不到2岁的儿子牛牛来单位探亲。他们来队的第十天,正好是母亲的生日。 一大早,我就通过微信给母亲发了生日祝福和拜寿红包,又在营区生活服务中心订了生日蛋糕,然后就忙着训练去了。 我入伍十年,这是母亲第一次来队,也是我入伍后第一次陪母亲过生日。以往,我都只是发段视频问候一下,有一年甚至忙得连问候都忘了。虽然母亲从不在意这件事,但我还是经常会为此暗暗自责
2012年腊月二十九,许明玉为老蒋庆祝生日。摄影/谢国鹏 一 农历腊月二十九,是老蒋的生日。2012年他过生日时,我们恋爱还不到半年。那时,他在边防部队某团部承担新训任务,当新兵连连长;我在距他70公里的小镇上忙着帮妈妈采购年货。 恰巧那年我的小学同学要组织聚会,我心里一时犯了难——同学们天南海北的难得一聚,老蒋生日年年都过。我打电话告诉老蒋我的考虑,他故作轻松地说:“生日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2020年,国庆节和中秋节撞了一个满怀。我计划利用假期带着孩子去部队探亲,考虑爱人的生日是9月26日,便早早串休,赶着去军营给他过生日。 9月25日,我带着2岁的女儿,乘船3个小时、坐飞机2个小时、乘车8个小时,晚上到达驻地市区,住进一家宾馆。 当女儿沉沉睡去,我坐在床边,抬头看着窗外一轮未满的月,洒着淡淡的光。 次日一早,我收拾好行李,带上女儿先出发去采购。 在蛋糕店里,各式各样的生日蛋
“岁岁年年,万喜万般宜。”当生日歌在军营里响起,当祝福在亲人、战友间传递,一事、一瞬、一句话都令人心动,情不能已…… 2025年5月15日,新兵刘琪入伍已经两个半月了。 清晨,刘琪走进食堂,发现餐桌上多了个用军用水壶和迷彩帽临时隔出来的“生日角”,里面放着一个蛋糕,还有用弹壳打磨的几个小摆件作装饰…… 2025年5月,刘琪(上杠者)参加体能考核。摄影/段宇航 刘琪喉咙发紧,不知该说些什么。
2025年5月,驻训官兵为聂文静(中)庆祝生日。摄影/吴炜恒 2025年5月7日,是班长聂文静的生日。两天前,副连长就偷偷把我叫到一旁,让我们给聂班长策划一个“惊喜”。 当天晚上,我们以宿舍的热水器出现问题为由,叫来聂班长处理——她将自己爱人、班长吴楠也带过来一起查看。 “全体都有,集合!”两口子正排查热水器故障时,值班员吹响了集合哨。 我们迅速列队站好,聂班长、吴班长迅速整理好着装,站在
2024年10月,马艺轩在集体生日会上发言。摄影/刘山筠 2024年10月,井冈山舰正在大洋之上执行远海实习访问任务。 那天,海上风平浪静。舷窗外,落日已将海面染成鎏金。 海军工程大学学员马艺轩走在机舱内,准备去参加人生中第一次海上集体生日会。作为学员代表,她还写好了一份发言稿。 生日会现场,彩旗炫目,气球亮丽,中央的长桌上摆着两个口味不同的蛋糕;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甜点、水果。 一起过
2020年8月,在爱人单位探亲期间,我赶上了自己过生日。 清晨6点半,我还在睡着,房门被轻轻推开,我迷迷糊糊睁开眼,爱人满头大汗地跑进来,手里攥着两个热乎乎的鸡蛋。 “曼曼,生日快乐!炊事班刚煮的,趁热吃。”爱人有些歉疚地挠挠头,“今天有点忙,我可能……” “知道啦,你去忙吧。” 爱人听我这么说,放下鸡蛋匆匆走了。我望着天花板发呆,心里有些失落。虽说来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可生日这天,我还
2010年9月,刚过完教师节,爱人中达娃告诉我,他向连队打了结婚报告,连队同意我去昆木加哨所完婚。 于是,我辞去幼师工作,来到昆木加。到那里没几天,就是我的生日。 指导员罗加波特意赶来哨所,他是我云南的老乡。 罗加波说,小老乡是第一个来昆木加结婚的军嫂,勇气可嘉。 炊事员说昆木加方圆几十公里渺无人烟,零食也买不到,就给我做了几道菜。 2012年12月,汪桂菊与中达娃合影。供图/汪桂菊
1996年10月,陈红姐(左)与母亲、儿子合影。供图/陈红姐 1996年国庆节前夕,爱人要出海了。当时我身体不太好,他临行前说:“我出发后,你又上班又照顾孩子,能吃得消吗?要不打电话让妈妈来照顾一段时间?” 我母亲身体也不好,我不好意思去麻烦她。不过,在几天后的一次通话中,母亲得知了我的情况,便很快坐车来到部队大院。 母亲来的第二天,就迎来了我35岁生日。她给我做了四菜一汤,都是我爱吃的家乡
香港 山东舰航母编队举行舰艇开放活动 本刊讯 陈典宏、王小敏报道:7月4日至6日,山东舰航母编队在香港举行舰艇开放活动。山东舰在维多利亚港西锚地,湛江舰、运城舰在昂船洲军营码头面向香港民众、青少年学生等群体开放,在香港引发了“航母热”“海军热”“国防热”,凝聚起浓浓的爱国情、民族情。 开放活动中,海军官兵耐心解答市民提问,分享训练和生活故事。在甲板停机位上,许多市民争相前来打卡,与战机和官兵
连日来,我国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防汛抗洪形势严峻,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闻“汛”而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① 7月1日,在贵州省榕江县抢险救援现场,武警贵州总队某支队“党员突击队”进行集体宣誓。摄影/吴哲明 ② 6月26日,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官兵在驻地进行淤泥清理工作。摄影/杨宝律 ③ 6月21日,武警广西总队河池支队官兵在南丹县里湖乡,用
初心如磐,使命如炬。7月1日,新疆军区某团组织官兵重温入党誓词。图、文/李江 蹈海踏浪,势不可当。近日,海军某勤务船大队开展海上训练。图、文/代思远 铁翼凌峰,守护山河。近日,西部战区空军某部开展飞行训练。图、文/喻泽琪 蓝天玫瑰,向战盛开。近日,陆军自主培养的第三批女飞行学员顺利完成毕业考核。图、文/张永进 幸福携手,相约一生。近日,武警陕西总队宝鸡支队举行“周礼为盟·戎装相守”集体婚
标题 徐晓娟,白族,云南大理人,1981年4月出生,现为云南省荣军优抚医院医师。2025年7月,获评云南省“最美军嫂”。其所在科室荣获2023-2024年度云南省“巾帼文明岗”称号。 云南省荣军优抚医院病房里,医生徐晓娟轻轻揭开敷料,用棉签蘸着药水,小心地为一位老兵擦拭创面。 阳光穿过窗户,一片明亮温暖。 叩启心门 消毒水的味道若有若无。徐晓娟走到三号病床前,高位截瘫的年轻军士房清臣(化
夏日清晨,阳光明媚。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闫庄街道百岁老兵郭成运家中,飘出阵阵饭菜香。军嫂孙芳萌系着围裙正在灶台前忙碌,身旁还有几名军嫂正麻利地切菜、摆盘。 郭成运,1924年出生,1947年入伍,1948年入党,参加过淮海战役、开封战役,在开封战役中被炮弹炸伤,1949年退伍回乡后,曾担任村治安主任等职。“郭大爷,今天是您老寿辰,咱们得多炒几个菜!”忙碌间隙,孙芳萌与老人唠着家常。郭成运笑得合不拢嘴
5月20日,张伯屿所在部队为80多对新人举行了热闹的集体婚礼。看着一对对新人执手并肩、幸福前行,我也禁不住心潮起伏…… 我和张伯屿相识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校园里。我们专业相近,总有很多话题,其中大多是学术探讨。201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夕,伯屿收到了多家知名企业的录用通知,我也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实习,得到了读博深造的名额。 但是,一个步入职场,一个继续求学,我无法想象分离后的生活,更怕分
2025年4月,袁姚绮与王梓的结婚照。供图/袁姚绮 “今晨高空风速15m/s,西南风,湿度75%,8点可能有短时阵雨。”那天一到学校,我就收到了王梓发来的消息。 我将消息转发给体育部的同事,提醒他们注意调整学生的大课间跑操时间。 而关于这样的气象消息,几乎每天我都会收到。 我是一名中学地理老师,王梓是空军某部的一名气象员。2023年,刚认识他的时候,我对气象问题的关注,仅仅停留在教学上。
“不说了,集合了……”2025年4月的一天,我正和爱人李晓明通电话,还没说上几句,他就将电话挂断了。 2022年5月我们结婚后,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大多时候我能理解,但那天女儿生病,我本想和他说一下情况,没想到又是这样。 第二天,我再次给李晓明打去电话:“为什么不管我跟你说什么,你总是在忙?”“昨天女儿生病了,我带着她在医院折腾到半夜,你知道吗?”“你是在用忙当借口,想当甩手掌柜?”…… 面
阳光透过纱帘,暖暖地铺满客厅。婴儿床里,刚满6个月的女儿湲湲小手攥紧我的衣角,努力学着坐起。妻子樊琴倚在婴儿床边,笑意温柔……看着妻子和可爱的女儿,我越发觉得:这样的幸福来之不易。 一 2024年2月,妻子怀孕了。我虽无法陪在她身旁,但也时常幻想着未来牵孩子学步的样子,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视频通话时,妻子会给我看她的变化,还会把手机放在隆起的腹部附近,让我进行“云”胎教。我们憧憬着
一 2019年夏,我从四川成都去驻黑龙江齐齐哈尔某部探亲。 乘坐了48个小时的火车,可谓一路劳顿。在临时来队的家属房里,爱人中岐将我肿得像馒头的脚放在温水里说:“你就是掉在钱眼儿里了,抠得很,不是让你买飞机票吗?” 我没说话,肚子开始“咕噜咕噜”地发起抗议,中岐可能也听到了,赶紧从冰箱里拿出一袋饺子,“这可是我亲手包的,尝尝看!” 那时,我俩厨艺都“不在线”,可以说是半斤八两。中岐满心自信
“这段内容还是要推翻重来。”2021年3月的一天晚上,我接到出版社编辑关于书稿修改的电话——这已经是第十次修改了。 我爱好写作,之前已经出版过两本书,不过这次,我似乎一直写不好。编辑指出,我的文章风格太过温暖、平和,缺乏体验的厚度和思考的分量。我不太理解,因为我的生活状态,就是平静、安稳的。 那年6月的一天,女儿小圆子需要做腺样体切除手术。我带着她和两个月大的儿子小团子,从东台到了南京某医院。
2020年12月,武美汐与祖思远合影。供图/武美汐 一 一次突发奇想,开启了我和祖思远的徒步之旅。60公里,留下了我们爱的足迹。 我和祖思远的交集,始于父亲与徒步群友人的聚会。席间,父亲感慨道:“你说我家这姑娘,也不急着找对象,天天脑袋里就没这事,谁有合适的小伙,给她介绍介绍。” “我儿子也单身呢,让他俩认识认识呗!”祖思远妈妈和我父亲一拍即合。 当时,我在吉林省长春市某学校当美术老师,
标题 “爸妈刚打电话来说,姐姐家要买房子,他们打算支持一部分,让我们也支持一部分……”在出差高铁上,我接到爱人张军的电话,他说已经答应“支持”了,并且要我理解支持。 “我理解你,可谁又能理解我呢?你不知道咱们还有多少房贷吗? 200多万啊!”一气之下,我挂断了电话。 张军孝敬父母、感恩姐姐,我没什么说的,但是总得有个边吧…… 一 我和张军由朋友介绍相识,当时,我们都在江苏南京上大学。
一 2013年,87岁的父亲逝世了。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我发现了一份1948年他参加淮海战役时填写的入党志愿书。 这份入党志愿书,只比巴掌大一点,表格不是印刷的,可能是用篾片一样的“尺子”人工画的,纸质已泛黄变脆,仿佛稍一触碰就能变碎。 志愿书上面的“入伍前经历”栏内,父亲填的是“十三岁放牛,二十岁参加部队”;“支部介绍人意见”栏内,“战斗勇敢”4个字清晰可见,还有部队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签下的
一 2023年2月的一天,爹娘要离开故土,准备随我去部队。出发那天,爹锁门时,将手中那把黄铜锁轻轻晃了两晃。晨光从门楼缝隙间探入,将他手背上蜿蜒如蚯蚓的青筋照亮。锁舌“咔嗒”一声咬住锁鼻,爹的喉结猛地一滚,一滴眼泪滴在门墩的青苔上…… 爹很快抹了一把脸,转头对娘说:“走,陪娃儿‘当兵’去。” 几年前,娘患胆结石并发胰腺炎痛得晕厥,爹对此常感束手无策,我决定接二老到部队。电话里他虽应得爽快,可
老家客厅的墙上,一直挂着一个相框,里面是家人的各种照片。其中最吸引我的,当属二叔的照片。 二叔当过兵,参加过边境作战,退役后在某地铁路局工作。那时,交通和通信都还不发达,一年到头也就只有过年时二叔才能回家一趟。每次想二叔了,我就站在那里看相框里的照片。虽然二叔的照片都是黑白的,但身着军装的他显得英俊潇洒、神采奕奕。 有一张照片,是奶奶去部队探亲时,和二叔还有他的战友一起拍的合影。我曾指着那张照
2023年7月,顾玉亭一家三口合影。供图/顾玉亭 一 有人说“军人和教师是完美的搭配”。我觉得自己和爱人车宇就是这样,我们在许多事情上都很互补。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俩也在碰撞中达成共识。 2018年12月,女儿小土出生后,车宇就对她寄予厚望。记得女儿出生当天,车宇抱着她,动作笨拙但满眼爱意。他说:“我闺女是最棒的,长大以后一定是巾帼不让须眉!” 女儿稍稍懂点事,车宇就摆出了严父姿态,甚至用部
一 2021年12月24日,周五,那天是我和双胞胎姐姐蓓蓓的10周岁生日。事先我们和妈妈商量好了,晚上要邀请大院里的好朋友然然、妞妞来家里一块庆祝一下。 那天下午放学,我和蓓蓓坐上了大院里接送军娃学生的班车。小伙伴们七嘴八舌的,聊什么的都有。 “然然,一会儿下了班车你直接去我家,今天是我和蓓蓓的生日。”我透过班车座位的缝儿,悄悄地给前座的然然递话。 “啥?你们过生日,有没有蛋糕?我得先回家
2025年6月,邢梦倩在检查车辆。摄影/李昱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我紧盯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字,开启了一天的训练任务。 这是我第一次到高原参加野外驻训,也是旅里第一次安排女兵担负驻训机动驾驶任务。 2018年5月,当我报名参加军车驾驶员培训时,种种议论不绝于耳:“怎么可能让你一个女兵去?”“女兵开车哪有男兵稳?” 面对质疑,我没有退却,心中信念坚定——女兵怎么不能学驾驶?我不仅要学,还要学得更
我刚入伍时,手机还不普及,部队也未开放使用手机,官兵大都利用休息时,拿着电话卡到营区东侧的电话亭打电话。 那是一个周六。第一次随老兵外出归队后,班长问我都买了啥。我二话不说,亮出一摞电话卡。 班长忍不住笑了,“买这么多?能吃啊?” 我挠挠头,“就是想去打电话……” 班长姓邓,当时已经服役13年,他冲我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天傍晚,我走进电话亭。电话亭不大,5部电话一字排开,中间用塑料挡
我的母亲陈霞田,1927年4月出生在江苏省沭阳县陈老庄一个富裕家庭。 1941年,一支队伍住进了母亲的家,领头的是一名20多岁的干部,中等身材,浓眉大眼,大家叫他“惠团长”。 惠团长每天带领队伍到操场列队出操、训练、上课。他们喊的是抗日口号,唱的是抗日歌曲。他们练射击、练投弹,每天还帮助房东挑水打扫卫生,下地劳动。有时,他们也会悄然无声地失踪几天,又静悄悄地回来,只是有的头上缠着纱布,有的瘸着
一 1938年,中国进入全面抗战的第二个年头。 以人类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揭开序幕的1938年,每一页日历上,都写满焦灼与迷茫。 4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以5万余人伤亡为代价,第一次迎来正面战场可被称为“大捷”的胜利。洋溢着乐观情绪的“速胜论”很快就和“大捷”二字一同占据了各大报纸的重要版面。而仅仅1个月后,日本人的坦克就从厦门五通凤头登陆,一路堂而皇之地开进了厦门大学的操场。 5月
洞口县廉政教育基地外景。摄影/周后明 盛夏蝉鸣起,芳草亦未歇。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花园镇西中社区,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红军烈士墓肃穆庄严。 王军蹲伏在墓前,一丝不苟地清除着石缝间的杂草。这并非简单的洒扫,而是一场跨越岁月的无声对话,一段血脉守护的日常缩影。 “打从我六七岁时,爷爷就经常带着我来这里扫墓。他告诉我,每年春节和清明,都要先到烈士墓祭奠红军,再祭奠家里的祖先,这个传统就是王家的家训。
2021年11月,费晓华成为执业律师后留影。供图/费晓华 晚上10点,四川绵阳某写字楼里,费晓华研究完卷宗,起身伸了伸懒腰,然后将案卷码齐归档,动作利落得一如当年整理内务。曾经想当将军的费晓华,脱下军装后成为律师,如今“唇枪舌战”。 一 2004年6月,费晓华大学毕业参军入伍,历任排长、军务参谋、指导员、科长、教导员等职,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优秀机关干部。其间,他还考
读完第5期《军嫂》杂志,我被《关注》栏目那些朴实无华却又动人心弦的故事吸引着,也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5月,《军嫂》推出《百业放歌 群芳竞彩》专题,可谓正当其时。11名各行各业的军嫂,职业各有不同,家庭情况不一,故事也各有精彩。 标题 《税务战线展英姿》中的军嫂王瑛,让我印象深刻。除了是军嫂,她还是一名转业军人。进行乳腺切除手术后,她拖着尚未痊愈的病体,到岗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