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查阅2021—2024年国内发表的银分析测定文献,分类综述了地质样品、矿石、精矿、其他含银物料、水质、银制品/饰品等样品中银的分析测定,并介绍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在银测定分析中的应用。针对银分析方法,从技术提升、标准引领、智能检测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银的准确测定提供参考。该文引用文献146篇。 关键词:银;分析测定;进展;测量不确定度;智能检测;综述 [中图分类号:TD926.3 文章
摘要:为了解某地下矿山群采空区的存在对二、三中段主平巷的稳定性影响,采用3Dmine软件建模,统计分析采空区现状,并由此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进行相关计算,分别从群采空区对主平巷的最大、最小主应力,位移及塑性区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最大拉应力分别约为0.85 MPa和1.34 MPa,绝大部分区域的沉降位移小于2.0 cm,塑性区呈零星分布,无贯通现象及趋势,发生大范围塑性破坏的可能性较小。根据采空区
摘要:近年来,受政策、矿山资源枯竭、深部资源开采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中国黄金产量呈下降趋势,而上述因素同样也是目前大部分企业面临的难题。如何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安全高效回收资源是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Mathews稳定性图解法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排山楼金矿上排矿区主井保安矿柱开采结构参数进行了初判,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保安矿柱内矿体安全回采可行性进行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保安矿柱范
摘要:岩爆作为开挖地下岩土工程主要难题之一,岩爆等级评价已成为该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为了准确评价地下开挖工程的岩爆等级,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优化雷达图的岩爆等级评价模型。选取岩石脆性系数σc/σt、应力系数σθ/σc、弹性变形能指数Wet、岩体完整性系数Kv和埋深h,构建了岩爆等级的评价体系。选取岩爆不同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和CRITIC法分别计算主、客观权重,根据博弈论理论确
摘要:针对焦家金矿深部巷道现有支护体系无法有效防止巷道局部破坏的问题,结合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展开了深入研究。通过现场调查与典型破坏模式分析,采用先进的结构面三维扫描技术,系统掌握了巷道岩体破坏特征及其成因。采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了三维巷道开挖数值模型,对不同支护方案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斜交锚杆支护方案,针对巷道围岩复杂应力环境进行优化设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
摘要:囫囵图矿采用双进路分段空场采矿法进行回采,为保证矿山安全开采,运用Flac3D软件建立了采场三维数值模型,综合考虑各分段采场的最大主应力、z方向位移和塑性区的变化等,对回采过程中采场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回采的进行,采场顶板最大主应力、z方向位移及塑性区均逐渐增大,可在最上2个分段回采结束后用废石充填或崩落顶板围岩的方式及时对采空区进行处理,以防止因上部采空区大面积垮塌而形成冲击地
摘要:研究针对高密度全尾砂在深锥浓密机(DCT)中的絮凝过程开展试验研究,旨在确定最佳絮凝参数,以提高高密度全尾砂的浓密效率和稳定性。通过实验室絮凝试验,探索了不同絮凝剂单耗、全尾砂料浆浓度、沉降时间等因素对尾砂絮凝浓密的影响。基于实验室试验得出的高密度全尾砂最优絮凝浓密参数,开展了DCT调试运行,且絮凝沉降结果良好,验证了实验室试验结果的正确性。研究表明,确定最优的絮凝参数能够保证高密度全尾砂深
摘要: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及投资者对矿山企业ESG指标的要求,在分析露天矿山道路综合成本时需要考虑环境成本。研究基于CRITIC法构建涉及材料、人力、机械、维护、碳排放、降尘、环境毒性、运输效率、构件寿命和轮胎损耗等10种因素的露天矿山道路综合成本分析模型。以紫金山金铜矿为例,通过信息承载量分析法,得到各指标的客观权重,降低指标间的相互影响。经计算,道路量化综合成本为:碎石路 98.6元/m2,
摘要:以德国某旋回破碎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衬板脱离问题展开系统性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解析设备工作原理与结构特性,结合衬板功能定位,从设计缺陷、材质性能不足、安装工艺偏差、运维管理疏漏及恶劣工况环境等方面深入探讨衬板脱离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衬板结构设计、适配高性能材料、规范安装流程、强化运维管理及改善工作环境等综合措施。上述方法能显著提升衬板稳定性与设备运行效率,可为同类设备故障治理提供技术参
摘要:甘肃岷县某金矿以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具有粒度微细、有害元素砷含量偏高等特点,金主要以包裹金形式存在。为有效回收矿石中金,对该矿床南矿带矿石进行选矿试验研究,对比浮选、重选、炭浸、焙烧等单一及联合工艺回收效果。结果表明:浮选可有效回收南矿带矿石中金和银,可获得金精矿金品位45.41 g/t、银品位134.00 g/t,金回收率73.76 %、银回收率84.05 %的指标。由于主要载金矿物黄铁
摘要:采用沸腾焙烧工艺处理国外某含钴铜精矿,考察该矿石沸腾焙烧最佳工艺技术参数。结果显示,最佳沸腾焙烧温度630 ℃,空气气氛,气料比2.2 m3/kg(工况),物料停留时间6~7 h,焙砂产率为76.70 %,粉尘产率为33.11 %。连续沸腾焙烧产生的混合砂经硫酸浸出,铜、钴浸出率分别为96.58 %、89.57 %;烟气中氧气浓度为2.95 %,SO2浓度为60 900 mg/m3,CO浓度
摘要:硫化矿是有色金属浮选的关键目标矿物,其浮选效果备受关注。以载金矿物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为对象,通过表面张力检测,探讨了矿浆浓度、粒度、伴生矿物、捕收剂及起泡剂等因素对矿浆表面张力的影响。纯矿物浮选试验探究了矿浆表面张力对两种矿物浮选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矿浆浓度增加时,表面张力先下降后升高,二者最佳矿浆浓度均为30 %;粒度减小,黄铁矿表面张力明显下降,磁黄铁矿矿浆表面张力变化不大;方铅矿
摘要:黄铁矿作为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矿,其氧化过程会导致AMD的生成,进而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为优化黄铁矿的利用效率并从源头有效遏制AMD的产生,采用电化学分析技术,并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面分析方法,对黄铁矿在10 mmol/L HAc-NaAc酸性缓冲溶液、10 mmol/L NaH2PO4-Na2HPO4中性缓冲溶液及10 mmol/L NH3-NH4Cl碱性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行为进行了
摘要:找矿靶区优选是矿产勘查的重要环节,是连接成矿预测与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找矿靶区筛选方法以综合找矿模型的相似类比为主,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式,针对同一地质现象或地质体,不同专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为减少研究结果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通过采用加权信息量法实现找矿靶区优选的定量分析,科学、客观地圈定找矿靶区。在沟里地区已经开展的金矿成矿预测基础上,根据实际地质特征,选取断裂影响强度、地质界
摘要:金红石是胶东金矿床中的常见副矿物,但金红石成因及蕴含的成矿信息仍不明确。对招平断裂南端的夏甸金矿床金红石展开了岩相学、原位地球化学分析、机器学习等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夏甸金矿床金红石主要发育于招平断裂下盘的硅化、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中,呈碎裂-交代结构,与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石矿物共生。通过系统收集全球已发表不同成因类型及矿床类型中金红石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针对夏甸金矿床金红石微量元素特征开
摘要:大东沟钼矿床位于燕辽钼成矿带,为一新发现的斑岩型钼矿床,该矿床的形成与石英斑岩关系密切。本次通过在大东沟钼矿床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以及激电中梯剖面测量、激电测深等,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物探异常特征。地表矿化带主要产于石英斑岩及其外接触带附近;化探工作显示,地球化学异常以Mo、Zn、Pb异常为主,以石英斑岩为中心,呈环状分布于石英斑岩及其与二
摘要:为预测东乌珠穆沁旗钨矿床1号矿体深部变化趋势,在对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基础上,开展了系统野外地质调查、流体包裹体测试及地球化学等相关研究工作。发现1号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控制明显。矿体具多期多阶段成矿特点,结合格里戈良原生晕轴向分带法研究得到1号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Mo-F-Li-Au-Sn-W-B-As-Be-Ag-Zn-Cd-Cu-Pb-Bi-Ba,具备明显“前缘晕+尾晕共
摘要:亚铁氰离子([Fe(CN)6]4-)是一种稳定的污染物,长期存在于黄金生产产生的含氰废水中,阻碍了含氰废水的有效治理和达标排放。研究制备了氧化锌(ZnO)负载活性炭材料,探究其对[Fe(CN)6]4-的去除性能、吸附机理、吸附产物的热解再生等。结果表明:吸附剂制备的优化条件为焙烧温度550 ℃、焙烧时间2 h、ZnO负载量10 %;该吸附剂可实现亚铁氰离子的完全吸附;吸附机理为活性炭表面的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