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灵:您很小的时候就被选去学习外文? 姚 风:1969年,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恢复招生,我被选中入读,被分配学习西班牙语。不过,那段时间的学习是不完整的,是支离破碎的,学的东西并不多,学校自己编教材,教材多数都是革命教材,没有接触过外国的杂志或是书刊,那个年代的学习条件是很差的,没有书可看。 苏曼灵:请问您是何时开始写诗的?什么原因促使您写诗的? 姚 风:大概是在大学,我开始写一些打油诗
写诗和读诗,并非一前一后,是边写边读,边读边写,写就是读,读就是写。一首诗应该是一个字、一个字读出来,读是声音、写是动作,写是执行那个妥帖的声音的动作。 有一个声音时不时地在脑海回荡,那是我去年春夏之交写下的两行诗,“卞之琳,卞之琳,卞之琳……/一个声音去,三个声音回。”不禁想问,是谁喊出那个名字,谁是那个回声,谁听到那个回声后,呆立在原地。是我也不是我,是你也不是你,是他也不是他。啊,火车飞驰
主持人语: 冷盈袖的诗歌干净、宁静、自在而充盈,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隐在艾青家乡地区的诗人,你不知道她的诗歌来源和她的传承来自于哪个方面,她似乎一出手就自成一格,某种方面她很有点像诺奖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对于纷繁的世界,她说:“干净的事物总是寂静的。”应文浩的诗歌关注身边的现实,他用词精准、细腻,充满情感,并着独特的审美,比如他这样写:“抱着熟睡的婴儿/我想到杭州怀里的西湖。”身处大凉山的
仿 佛 “他望着我 无缘无故地望着我” 眼晴 似树木断面留下的年轮 他坦露的腹部 像荒芜了的平原 医疗插管如沟渠纵横 病床的刹已松开 像坦然——滑动了 我以为 他径直的眼睛看到了 推着病床的亲人们 站在天空边缘 我看见,他的路 在走廊尽头拐弯 即将消失的瞬间 我鼻腔一酸 仿佛他正经历儿子、父亲、爷爷 仿佛,他是未知的我 你 冬日的午后 背朝太阳 影子落
上山 撕开 城之囚 这个下午 我想起雅鲁藏布江 蓝色汹涌的激流 以及它上空 纯洁的不让你伤心的白云 饮下一座雪山的男人 胸怀中 一个白裙子女孩穿过旭日 在山起伏的乳峰上 柔光带给你 畅饮的清晨 我有一个帝国的雄力 旷野 无人 给你铜血的深夜 许多山洞 诵出宏宏大鸟 地刀以板硬的土地作为磨血之石 众鸟哗哗 飞出山谷 向群山 裸出苍白 裸出一架装矿的空车
牧马记 小区不许养鸡鸭,不得养牛羊 他养马。阳台朝南,阳光充沛 是个空旷的好牧场 白天,马儿打盹 夜里,马儿飞驰 这是他一个人的草原和马群 没人知道,他是不是个好牧民 他的马儿终年戴着笼头 已忘了嘶鸣。正如他从没见过居民们 在卧室,储物间,或客厅 豢养的豹子,老虎,或雄鹰 冬至记 青山隐隐,流水汤汤 有什么可记述的呢 在人间的一纸致辞上 为了避开直面而来的穿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