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本期特稿刊登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的文章《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的历史逻辑》。文章指出:八项规
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 众所周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制定和落实中央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的发展历程中,邓小平的战略决策与殷切关怀,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亲自批准学校成立,并且在学校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多次予以亲切指导,促进学校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科技人才培养的典范。 建校奠基: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
在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他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建设中国这一伟大课题。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17年到1919年,他写出《建国方略》一书,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孙中山先生擘画的这个蓝图,显示了他对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和强烈期盼。”2025年是孙中山逝世100周年,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曾情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抗日战争的胜利则是这句话最生动最鲜明的写照。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之所以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与支援。人民群众是人民军队的坚强根基。 人民群众是新四军主要的兵员来源 新四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它来自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重要政治概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是,这个重要概念是怎么来的,却并不是所有人都很清楚。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被正式提出,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从分别提出“改革”“开放”,到两词在语义上的各自深化拓展,再到以“改革、开放”并举的形式提出,最后正式提出“改革开放”,前后历时近10年。 “改革”与“开放”的最早提出 战争与革命是中国20世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在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科学大会。这次科学史上的空前盛会发出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不仅有力推动了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也促进了我国基础研究的恢复,对改革开放后基础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 基础研究一般指为
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位于合肥市肥东县撮镇镇瑶岗社区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是渡江战役期间的指挥中枢地,见证了那一段重要历史。总前委进驻瑶岗后,制定了解放军《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以下简称《入城公约》),其作为解放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过程中我军的行为准则,为中共夺取城市后的顺利接管奠定了坚
作为安徽省会,自1949年和平解放,合肥便踏上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征程,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蜕变,实现了从百业待兴到繁荣昌盛的华丽转身。 解放新生,开启发展新纪元 1949年初,淮海战役的胜利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合肥的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奉命担负解放合肥的重任。1月19 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孙仲德、政委谭启龙率部进驻肥东县梁园镇。20日,纵队四支队一
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256号,一栋苏式风格的灰白色建筑静静伫立。斑驳的外墙、对称的结构、平行双分式水磨石主楼梯,无声诉说着它68年的岁月。这里曾是合肥市政府办公大楼——1957年,它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产物建成启用,见证了合肥从江淮小城跃升为省会城市;2018年,它被列入《合肥市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成为城市肌理中的一道纹痕,是合肥城建史上的一块活化石;2024年10月1日,它化身“合
普通农妇享受到“特别待遇” 对现在的人们来说,乘坐飞机已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今天合肥市民乘飞机出行基本上都要去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而现代化的新桥机场也蜚声国内外。但你知道合肥第一座机场在哪里吗?那时的人们又是怎样坐飞机的呢? 合肥的第一座机场,位于今天合肥市区三里街一带,修建于1934年,因此也被人们习惯称为三里街机场。在新中国成立前,三里街机场并不作为民航机场使用,而是一座军用机场。 三里
1942年春,新四军第七师相继开辟了皖中抗日根据地和皖南抗日游击根据地。1943年,根据地军民取得了反“扫荡”和反顽斗争的重大胜利,各项建设日益完善。同年六七月间,为进一步控制金融阵地,保护根据地资源和人民的利益,皖中行政公署遵照中共中央和华中局的指示,在皖中总金库的基础上成立大江银行,并发行大江币。大江银行的成立以及大江币的发行,不仅迅速稳定了根据地的金融秩序,更加快了根据地经济建设和发展,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