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其政治和经济基础分别是美国霸权和美式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美国在二战后确立和冷战后加强的霸权地位,是支撑其领导建立多边治理体系能力和意愿的根本。而美国基于其国内的经济制度,将市场化和自由化作为战后西方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在随后的70多年中,美国领导建立的GATT/WTO多边贸易体制和IMF国际货币机制相互协作,共同推动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创造
[摘要] 特朗普1.0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严重冲击了WTO和全球化进程,进入2.0时期,WTO和全球化面临更大挑战。美国可能会采取重构产业链、推动制造业转移及冲击WTO等方式建立利己的经贸规则。WTO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全球化发展也将受阻,国际经贸格局或将面临更大的动荡与调整。在此形势下,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深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持
[摘要] 全球化由多种因素促成,不同阶段的全球化呈现不同的特点,全球化在起伏中前行。百年变局下,美西方所主导的单极霸权全球化逐渐式微,逆全球化大行其道,对全球经济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技术鸿沟屏蔽的全球化暴利效应减弱,规则治理体系不能与时俱进等,共同引发美式全球化难以为继,为确保对世界秩序的垄断与霸权,美国对存量全球化进行修正,以维持其霸权地位。当前,存量全球化与增量全球化处于激烈博弈中。长期看,国
[摘要] 高水平开放是涉及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全面开放,而自主开放则是实现高水平开放的实践方案。自主开放既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具体策略,也顺应了国内经济发展和体制变革的要求。自主开放的原则是以我为主、合作互利,自主开放过程中要把握好节奏与范围。具体而言,开放策略应实现由削减关税转向破除非关税壁垒、由货物贸易独大转向货服并重、由引进外资转向双向投资、由对等开放转向单边开放。应进一步深化自主
[摘要] 拓展中间品贸易是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关键路径。从企业权属视角看,在华外资企业中间品贸易份额逐步下滑,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等高附加值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内资企业则主要承担加工组装环节,与新兴市场的中间品贸易有待进一步深化。国际比较表明,在华外资企业中间品贸易增速低于美国和韩国;内资企业在高附加值中间品贸易占比以及全球化运营水平上均低于美日韩。当前,中国中间品贸易拓展面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
[摘要] 全球环境治理合作与绿色产业竞争协同,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面临国家间利益存在冲突、各国环境标准难以统一、要素资源配置不均衡、国家间缺少信任和沟通、各国融资能力差距大、狭义与广义环保意识分歧等多方面挑战。全球环境治理合作与绿色产业竞争协同的逻辑机理涵盖三个方面:战略协同(要求全球各方统一目标与方向)、资源协同(强调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行动协同(依赖于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作为
[摘要]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稳步推进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的重要抓手。制度型开放不仅强调同国际高标准规则的对接,即规则的“引进来”,还包括对外输出中国标准,即规则的“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我国拓展更高水平开放空间的重要平台,也可以为我国制度型开放提供广阔的试验田,从而助力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当前,以共建“一带一路”提
[摘要] 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深度调整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协同演进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利益保护机制构建,已成为关乎国家经济安全与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课题。中国企业海外利益保护主体涵盖企业和海外人员的双层结构。企业作为海外投资的核心责任主体,需要通过风险内化的制度性重构,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而海外人员作为人文主体,则是企业海外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社会嵌入性的战略升
[摘要] 作为全球主要的加密货币市场之一,美国对加密货币的发展正在由强监管为主转向促发展为主。其原因既受美国加密货币行业持续发展的影响,也与加密货币行业大力游说、共和党“小政府”的传统经济政策取向密切相关。美国加密货币发展政策调整不仅会加快美国及全球加密货币发展步伐,对全球储备资产格局、国际货币体系等也将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会给我国带来一些挑战,如短期内因比特币价格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动荡风险可能加大
[摘要] 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与高水平开放三者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能。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目标,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创新驱动和可持续性;全面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经济注入强大动力;高水平开放则为高质量发展拓展外部空间,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际竞争力。这一有机整体目前
[摘要] 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通过扩大市场开放范围、拓宽贸易开放领域、深化制度开放层次三个维度,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其作用机制涵盖要素协同、创新驱动、产业融合三个维度,三者在微观要素配置、中观产业跃迁与宏观规则重构层面共同发力,构建起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体系。当前,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制度性障碍的制约效应、要素配置的结构性矛盾、国际竞争场域的多重约束等现实
[摘要] 企业“走出去”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和关键节点,是提升创新影响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已经进入相对成熟阶段,“走出去”目标从拓展东道国市场,到降低生产成本、绕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入第三国市场、获取更高技术,再到参与国际市场公平竞争,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去”仍面临国际反垄断监管挑战,如地缘政治下的数字企业等反垄